国内专业光伏市场研究机构Solarzoom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已披露的达成意向、签约以及正在开发建设的光伏项目达到130吉瓦,甚至比国家新拟定的到2015年装机达35吉瓦的“十二五”目标还要超出逾3倍之多。若按7.5元/瓦的平均投资成本计,未来几年将有万亿元资金投入到这场光伏电站的建设浪潮当中。
而这场浪潮的参与者也可谓来路五花八门。据记者梳理,目前国内光伏电站开发的第一梯队当属传统五大电力集团以及中广核、航天机电和招商新能源等央企新贵。其中,中电投一家就囊下了目前全部光伏电站项目的1/10份额;而在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的西部地区,有60%的光伏电站项目开发权被央企稳握手中。
第二梯队则多为向上游延伸过来的光伏制造业企业。A股光伏制造业板块数十家上市公司,近两年来几乎都开始涉足电站开发业务,其中雄心最大的当属海润光伏,其目前签订的国内光伏电站规模已近500兆瓦,而在其规划里,到2015年这一规模将达到1吉瓦(1000兆瓦)之巨。
余下的参与者中,甚至还有从各个行业“半路出家”而来的投资者。就在刚刚过去的7-8月份,就有至少两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进军光伏电站的公告:来自锂电池研发制造的中天科技,拟投资2亿元在江苏如东开发光伏电站项目;而从汽车零配件业务转型而来的松辽汽车,也拟定增募资23亿元用于进军光伏发电,雄心之大可见一斑。
上述光伏企业证代对记者介绍,即便是在他们公司投建项目的宁夏中卫,沙漠周边已经齐聚了国电、中冶恩菲、京能和航天集团等诸多“国”字号军团,“你能切身体会到这股热潮的无处不在”。
回报预期仍在“画饼”阶段
与日俱增的光伏电站投资热均指向一点——远高于光伏制造业的投资回报收益。
根据理论测算,综合各种因素,目前西部光伏电站投资回报的内部收益率可达8%-10%,如果投资方对下游的议价能力较强,甚至还有可能更高;只需要20%的自有资金,10%的净利润率便唾手可得,投资光伏电站的净资产收益率甚至高达50%左右。如此算来,光伏电站开发的确是一桩不错的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