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述光伏企业证代也向记者坦言,他们公司刚签下的300兆瓦电站建设协议,目前主要工作是争取尽快拿到当地政府的“路条”,至于后续的并网手续及寻找电站买家,还存在着不确定性。
在记者调查中,听到光伏电站开发商最多的声音是,期待央企或地方国企大佬及时出手接盘。对此,作为央企代表,国电光伏一位高管告诉记者,目前在西北建一座大型光伏电站,全程做下来综合单价大约是8元/瓦,而2012年以前建成的电站,开发商报出的价格基本都在9元/瓦以上,甚至达12元/瓦,运营商与开发商之间价格谈不拢,这是基本事实。“与其高价收电站,还不如自己建电站,而且,很多BT项目,开发商所建电站质量普遍不高,影响后期发电效率。因此,央企收购光伏电站普遍没有动力。”他说。
有钱人“游戏”有人玩不起
按照前述统计数据,目前国内已完工待出售的光伏电站多达3000多兆瓦。如果不能及时脱手,那么众多BT项目开发商不得不做的选择是,由开发商转为运营商,BT项目转为BOT项目。这就意味着,前期投建电站所耗巨资的回报周期将被拉长,考验着大小开发商们的资金承压能力。在此局面下,这场光伏电站开发的热潮将演变为有钱人的“游戏”。
上述中银国际分析师表示,一般来说,目前投建100兆瓦的光伏电站,至少需要10个亿左右的资金投入。企业项目融资最低需要20%(有的甚至高达30%)的自有资金以及80%的银行贷款。由于目前光伏行业景气度不高,国内银行对光伏业务的贷款相对比较谨慎,很多大型电站项目的贷款,需要企业进行至少等额资产抵押。这就需要开发商有充足的自有资金储备。
众所周知的是,光伏全行业尤其是制造商的财务状况近两年来不断恶化。这其中,投身光伏电站的企业的一些财务指标更扎眼。以拓日新能、海润光伏、综艺股份为例,三公司均于2011年后开始投入光伏电站建设,随着电站项目的不断推进,三公司短期借款以及中长期借款(特别是短期借款)快速增长,据统计,2013年上半年,拓日新能、海润光伏和综艺股份短期借款分别达3.45亿元、16.52亿元和7.52亿元,均高于各自公司过去两年全年的水平。相应地,投身光伏电站开发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也一路走高,如中利科技、东方日升2011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0.33%、69.11%,但到今年上半年则分别上升至53.76%、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