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为薄膜太阳能提供成长空间
在采访中,多位企业界人士向记者表示,此番条件设置的产品标准甚高,同样是很多中小型光伏制造企业无法实现的。
“比较明显的是,条件为晶硅类光伏制造企业设置了严格的技术标准,相对于此,薄膜则显得较为宽松。”上述企业界人士认为。
事实亦是如此,据记者了解,目前晶硅业界,能够实现20%以上光电转换率的企业屈指可数。而2012年9月,汉能集团曾公开宣布,在其成功收购德国Q-CELLS子公司、铜铟镓硒(CIGS)薄膜电池制造商Solibro后,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将具有全球最高的模组转换效率,可达17.4%。
而今,通过三次技术并购(Solibro,到MiaSol ,再到Global Solar Energy),汉能已整合了全球最先进的薄膜技术。据悉,目前,汉能掌握非晶硅-锗、非晶硅-纳米硅、铜铟镓硒等7条全球领先的薄膜技术路线,薄膜太阳能组件量产转化率已达到15.5%,研发转化率最高已达18.1%。
任浩宁介绍,“目前,业内有一种声音,认为薄膜化和柔性化是光伏产业发展的未来和总趋势。一方面,由于薄膜光伏组件具有能耗低、无污染、柔性可弯曲、弱光响应性好、光照角度要求低等优势,最适合分布式发电的太阳能电池技术需求;另一方面,薄膜太阳能未来很有可能与汽车、书包,甚至衣服相结合,深入到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从标准上看,条件的确给予了薄膜更为宽松的环境。首先,由于我国光伏产能过剩主要集中于晶硅类企业,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涉足薄膜;其次,薄膜的出口不受中欧光伏价格承诺限制,其很有可能成为中国光伏的另一突破口。”任浩宁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