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业的产能过剩已经成为了国家部委的案头难题,国资委人士曾经告诉笔者,希望引导光伏业过剩产能有序退出。但是在民营资本主导的光伏业,行政命令显然收效甚微。目前,工信部在负责产能过剩问题,笔者获得的信息显示,工信部希望通过减少行政审批、提高准入门槛等手段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然而这些办法只能抑制增量,却无法消纳存量。若没有行之有效的退出机制,光伏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在未来两年内难以有效缓解。
其次,光伏业最为重视的上网电价补贴尚没有落地。光伏发电的价格政策直接关系到企业投资电站的主要资金支持,其对光伏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13年3月,发改委下发的《光伏上网电价征询意见稿》一度大幅度下调补贴电价,让光伏界曾寄予厚望的国内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
不过近日有消息称,光伏发电补贴方案将于今年年底出台,对大型光伏发电站发电和分布式发电分别制定相关上网电价和补贴。此外,相比于3月份的版本,方案在上网电价和补贴方面均有所上浮,这让光伏企业看到了政策利好。
最后,光伏业拖欠补贴的痼疾没有得到根治,对于企业的资金链始终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以光伏电站为例,投资动辄几千万元的光伏电站往往需要企业自筹20%资金,银行贷款80%。但由于电网公司发放给企业的上网电费需要经过发改委和财政部门的严格审核,等到发放到电站企业手中,往往需要6个月以上的时间,让电站经营的资金捉襟见肘。
这样传导下来的牛鞭效应,导致了生产组件的光伏前端企业也面临着账款回收的难题。在我国知名的光伏企业中,应收账款的比例最高可以达到企业一个季度销售额的80%,整个行业都陷入了账款拖欠的泥潭之中。
以上三大难题成为了制约我国光伏业发展的三个紧箍咒,这也是为何笔者预言中国国内光伏市场短期内难以爆发的主要原因。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些难题都可以通过政策和行政手段来进行解决,比如光伏业拖欠账款一事,坊间传闻,政策或考虑将光伏电站补贴的审批流程缩短为月结。
因此,要想探讨中国光伏内需市场何时启动,莫若探讨政府扶持光伏业的决心有多大。如果国务院的“国八条”可以切实落地,那么中国光伏业的春天不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