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无锡尚德人士表示,在10月8日,天合光能、英利集团、中国西电、北京普天新能源四家企业均没有到场竞标,只剩下顺风光电和无锡国联,而最后顺风光电以高价成为最后战略投资者入局。
“一种说法是,当时郑建明已经获得了高层的支持,中标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其他几家自然放弃了。还有一种说法是,郑在9月20日之前曾突击拜访了上述四家企业高管,不知用何种理由说服他们放弃了竞标,从而打乱了无锡政府的布局,不得已临时延期,并安排了本不在候选人名单里的顺风光电出现在了后来的竞标会上。”上述人士透露。
迷局
自从郑建明进入后,顺风光电的股价已从2012年12月底的0.3港元/股升至目前的4.69港元/股,10个月时间成长近16倍,这在低迷的光伏行业极为罕见。
现在看来无锡尚德的命运仍然是一个迷局。
一位了解此案进展的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顺风光电的31亿元资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注入,这只是第一笔资金,以后可能还会注入数亿元资金,但在没有成功注入之前,这笔交易都存在变数可能。
上述人士透露说,这笔31亿元的收购资金主要来自于浦发银行等银行贷款,不过记者尚未能从浦发银行获得证实。
此前,因为光伏行业进入不景气阶段,包括浦发银行等几乎所有国内商业银行陆续对光伏企业的贷款进行了严格控制,几乎停止了所有贷款请求,而此次如果这笔收购资金再次来自于银行的贷款,却颇为意外。
不过在一位长期关注并投资光伏产业的基金合伙人看来,在几年前光伏行业欣欣向荣之际,国开行等大批国有银行大举进入这个产业,对众多企业在资金的扶持力度上巨大,而今却已经形成了上百亿元不良贷款,如果放任让这些光伏企业倒闭,对银行而言也自然是灾难性的。“所以,他们不希望光伏产业倒下,他们也在发挥自己的影响力,让光伏产业得到更多政策支持,同时,他们也重新开始投资,只有这样才有希望把不良贷款变为优良贷款。”
该人士认为,如今一些银行的利益已经与光伏企业紧密地捆绑在一起,而且如今各种扶持光伏产业的政策相继出台,“银行不可能对光伏行业断奶,只会有更多的投入,这也是郑建明抄底光伏行业的底气所在。”
无锡尚德知情人士透露,此次收购的牵线人之一为无锡尚德前副总裁雷霆,目前雷霆已被任命为顺风光电总经理,“早在无锡尚德破产重组之后,雷霆就已经搬出无锡尚德的办公室,到顺风光电上班,并在无锡尚德隔壁租了一个办公室,两边跑,帮助郑建明运作收购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