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起,上海骄英能源公司谋划在琼建设全国首个太阳能光热海水淡化商业示范工程,以期通过示范工程,验证线性菲涅尔太阳能光热蒸汽与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工艺技术的可行性与可靠性,为进一步实施产业化奠定基础。
“两个月的试运行证明,装置运行稳定,效果较佳,可为产业化的实施提供经验借鉴。”彭志刚说。
同样在2013年,海南天能电力公司协同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和数家企业共同开发的光热发电与海水淡化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实验示范系统,成功实现2.0MPa蒸汽及淡化水输出,并产出海水淡化第一桶水。
“项目仍处于试验阶段,尚未进入商业化应用。”海南天能公司董事长李晓刚说。
产业化应用方面,上海骄英公司先行一步。
据透露,乐东示范项目投产后,该公司将推进产业化项目,计划在澄迈老城开发区建设20万吨太阳能光热海水淡化设备制造基地项目。
彭志刚说,为尽快抢占这一市场,公司与国家核电上海发电设备成套技术研究院、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三方合作,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在太阳能光热海水淡化示范工程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海水淡化产业化进程。
成立联盟共推产业化进程
目前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已初具规模,是少数能够完整自主设计建设海水淡化工程的国家之一,海水淡化技术、装备制造、工程设计建造等方面发展迅速,应用规模不断扩大,海水淡化市场已显现。
不容忽视的是,成本问题是当前制约海水淡化实现产业化的“拦路虎”。在现行水价体系下,海水淡化成本较高,与自来水价格相比缺乏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