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规模是实验装置,利用发电的余热做海水淡化,成本约30元/吨,如果大规模示范项目上马后,预计用电水联产出的海水淡化水成本将降到3元/吨左右。”海南天能电力公司海水淡化实验项目负责人说。
“乐东示范工程的吨水制造成本逾70元/吨,如果上马10-20个项目,成本可降至30-50元/吨,规模化生产应用后,成本将更低。”彭志刚说,太阳能光热海水淡化的主要细分市场是岛屿海水淡化、西部地区苦咸水淡化、中东沙漠地区工业海水淡化等中型军民两用海水淡化项目。
对于海水淡化前景,李晓刚持谨慎态度。“主要还是海水淡化成本问题,这一难题短期内无法解决。”他说。
除却海水淡化成本问题,目前我国海水淡化技术方面存在自主创新不足,设备制造及配套能力较弱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海水淡化技术产业化进程。
针对上述问题,包括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所、上海骄英公司等在内的有关各方成立了海水淡化装置产业化合作联盟,加强产学研合作,掌握可持续发展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