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布局全产业链 光伏业频现“抄底”并购

2013-11-20 09:59:21 太阳能发电网
“这个投产仪式比三年前赛维LDK来时更隆重,”11月18日,通威太阳能(合肥)有限公司正式投产,一位老员工望了望挂满恭贺条幅的厂区建筑,又低头看了一眼脚下的红毯,转身告诉记者,“还在招人,很快就会恢复下一个车间的生产。” 在光伏行业

 

  “能源变革,是必经之道。”这是刘汉元写在其联合著作 《能源革命:改变21世纪》序二最后的一句话。

  彼时高调进入合肥的赛维LDK今已易主,变成了“通威太阳能(合肥)有限公司”,赛维二字无处可觅。当初同样以硅片起家的赛维LDK,曾经销量一度跃居世界之首,数年间拓展至整个产业链各个环节,在扩张时陷入债务无法自拔,2010年赛维LDK入驻合肥时,当地媒体形容它“声势浩大”,却在短短几年内倒下。

  倒下的巨人给后来者提供了经验教训。

  刘汉元强调说,“企业在速度、内部管理、核心竞争能力打造上,一定要想清楚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能干什么、道路状况、周边情况、允许开多快等,必须把握合理的节奏,理性地发展非常重要。”

  兼并案例频现
目前像刘汉元这样的光伏抄底者不少,跌宕起伏的并购大戏接连上演,不断加入其中的除了太阳能光伏企业,还有传统能源企业,甚至还吸引了“圈外人”以及央企参与。

  在另一场并购战中,名不见经传的顺风光电日前突然宣布,将出资30亿元收购无锡尚德。

  与赛维LDK一样,曾为全球光伏电池组件老大的无锡尚德也因过度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巨额债务压身之下,陷入破产重组的泥淖,但这家企业所拥有的优良销售渠道及名声,早已引来业内龙头企业的关注,包括英利集团、天合光能等都曾表示过有意接盘,却在最后一刻被顺风光电拔得头筹。

  顺风光电异军突起的背后是另一位神秘抄底者郑建明,这位以房产起家的资本大鳄,在两年前光伏业最低谷的时候就已布局抄底,顺风光电是其纳入囊中的首个战利品。2011年,郑建明斥资近2亿增持顺风光电4.63亿股成为其第一大股东,从而变身为这家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在接下来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媒体称其“控顺风,入赛维,联海润,救尚德”,不光通过收购、入股,扩大中游组件生产规模,还疏通下游,密集收购电站项目公司,俨然要打造“一个庞大的光伏帝国”。

  “打通上中下游已是整个行业兼并重组的重要手段。稍微有点实力的光伏企业,都在做全产业链,”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告诉记者,“企业如果单纯做某一块,需要对销售渠道有很强的把控能力,不然再碰到行业危机,回款周期长,内部消化能力差,抵抗风险能力就很低。”



作者:刘林鹏 江然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admin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