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能否助光伏产业持续"回暖"?

2013-12-09 09:45:15 太阳能发电网
经历了多年亏损后,部分国内光伏企业开始扭亏为盈。对此,有专家表示,国内光伏企业还应通过大规模建设光伏电站的方式扩大内需—— 无需燃油、每天晒晒太阳就能奔跑的太阳能汽车;在阳光下可以充当手机充电器的太阳能眼镜;利用太阳能光伏组件,居民可以在

 

  在宋登元看来,我国光伏企业“回暖”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经过了“寒冬期”的洗礼,国内光伏企业不断增强光伏领域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光伏产品。同时,光伏企业还不断完善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积极开展专利检索和专利预警分析等工作,并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专利数量不断增长 关键技术有待突破

  相对于美国、日本、欧盟等光伏产业发展较早的国家和地区,我国在该领域起步较晚。为扶持光伏产业发展,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扶持政策,我国光伏企业得以快速发展。2012年,全国新增光伏装机量约为4.5吉瓦,同比增长66%,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4%。光伏行业总产值超过3000亿元。

  “国内光伏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和全球市场占有率都已位居世界前列,并形成了硅材料及硅片、光伏电池及组件、逆变器、控制设备系统集成及电站建设的完整的产业体系。”宋登元表示,中国的光伏企业通过规模化生产、不断研发,已经掌握了光伏产业各个环节的核心技术,与欧盟、美国相比,关键技术不仅不存在差距,反而保持领先水平。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国内企业和研发机构在光伏领域的研发热情不断高涨,比如在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专利申请数量上,中国已超越美国和欧盟,专利申请数量占中国、美国和欧盟专利申请总量的45%。

  英利集团在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也在光伏领域提交了大量专利申请。据宋登元介绍,截至今年11月,英利集团共提交了1418件专利申请,845件专利申请已经获得授权,其中,发明专利占30%。提交专利申请的领域覆盖了硅材料、高效电池和组件、光伏系统及储能技术的光伏领域全产业链。这些专利技术为英利集团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如英利集团研发的“熊猫”电池及组件技术,使其生产的光伏产品具有转换效率高、成本低等优势,并具备技术输出能力。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专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国内光伏产业发展迅速,若想尽快走出发展困境,还需在一些关键技术上继续加大研发力度,比如在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方面,虽然国内企业也可以制作该款产品,但水平和欧美企业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光伏系统组装方面,国内企业在标准检测、防漏电等方面还需要加大技术研发力度。



作者:冯飞 来源:知识产权报 责任编辑:admin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