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设置贸易壁垒 国内企业另寻出路
由于国内市场对光伏产品的需求较小,我国光伏产业严重依赖国际市场。自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开始,欧美光伏市场的需求急剧下降,产品价格暴跌,因此,产品主要依靠出口的光伏企业陷入发展困境。自2011年开始,美国、欧盟又相继对我国光伏企业提出“双反”调查,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一度陷入困境。
“光伏产业一直是中国新能源的优势产业,中国的光伏产品凭借高性价比,在欧盟、美国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大,这也直接导致欧盟、美国光伏企业的市场份额锐减。”宋登元介绍,随着全球金融危机与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部分光伏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当地政府则将光伏企业的发展困境归咎于中国光伏产品的出口量过大。
为应对国外的贸易壁垒,宋登元建议,国内光伏企业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还应该增强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后的再创新能力,特别是低成本、高效率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保持光伏产品的高性价比优势,以自主知识产权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而任浩宁则建议,国内光伏企业应该扩大内需以应对贸易壁垒。“中国光伏产业的产能严重过剩,在今年前三季度,国内光伏产业的产能过剩率在40%至45%之间。”任浩宁表示,中国的光伏产品还未走进人们的实际生活,光伏企业应该采取“以毒攻毒”的方式,通过大规模建设光伏电站,不断扩大内需,以此解决光伏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
然而,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担忧,“由于受并网效率低下,光伏电站发电不稳定性等多重因素影响,大规模建设光伏电站也可能造成新的‘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