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国内装机市场的启动被认为是拯救光伏行业的一根救命稻草。但《报告》对下游装机市场显然也并不看好。《报告》称:从下游电站开发来看,尽管目前电站建设坐享如电价补贴和增值税减半等一系列直接财税利好,投资收益率能维持10%以上水平,但目前国内已披露的达成意向、签约以及正在开发建设的光伏项目达到130GW,甚至比国家新拟定的到2015年装机达35GW 的“十二五”目标还要超出3倍之多,潜在产能过剩问题已不容忽视。目前电站开发已进入井喷阶段,参与主体参差不齐,激烈的市场低价竞争已尽显无序状态,这无疑将拉低电站开发的投资收益水平。
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内各主要生产商家仍然在有计划的准备扩产。其中,晶科能源、英利绿色能源、晶科太阳能、天合光能和阿特斯都公开或私下表示过扩产打算。光伏产能过剩噩梦是否又要重演?
是否重蹈2011年覆辙
“目前需求是40GW,整体上过剩了。但是一线厂商有超过30%的市场,所以他们扩产”
“虽然今年很多大企业都在扩产,但是今年的情况和1年前不同,光伏企业不会重蹈覆辙。”部分光伏业内人士就扩张产能回应记者。
而在今年的扩产潮中,由于组件产能的进入门槛最低,下游组件的扩产尤为明显。
今年9月下旬,晶科能源就发布公告称,计划发行35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并在一份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文件中表示,这笔重大新资金的净收益可能用于资助产能扩张及其他活动。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晶科今年已经完成了300MW的产能扩张,使其产能达到1.8GW。天合光能今年收购了东君光能400MW的组件产能,并将其扩展到500MW。另又在盐城欲新扩产500MW产能,使得天合光能的扩产计划总共为约1GW。
与此同时,晶澳太阳能人士也证实,可能扩产500MW的组件产能,以弥补目前电池产能大于组件产能的情况。但此前媒体报道晶澳将扩产1GW组件。
晶澳太阳能人士还表示,晶澳的新增产能将设在合肥工厂,预计在明年上半年完成。而此前有媒体报道英利绿色能源也打算将位处海南的基地已由此前300M左右规模扩至1GW,对此,英利绿色能源CFO王亦逾予以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