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系列报道之二:能源危机的终极出路

2013-12-12 10:22:37 太阳能发电网
眼下,全球正面临着一场能源危机。化石能源逐渐紧缺,而因燃烧化石能源导致的全球变暖和空气污染问题亦日益严重。世界各国纷纷把目光投向气象能源、生物质能、核能等新能源。其中,气象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及潮汐、地热等相关次生能源。然而,新能源能否在未来代替化石能源,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

 

  新能源开发无法一蹴而就

  和金融危机及欧债危机一并到来的,还有可再生能源行业越来越少的补贴。2010年至2011年,德国的光伏上网电价补贴降低了约40%,2012年又降了15%。德国太阳能行业约5000家公司随即倒闭。

  一旦缺乏政策支持和政府补贴,新能源行业似乎“弱不禁风”。这是因为新能源行业并未真正得到市场的青睐。从资本角度看,新能源实际资本收益远低于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产业收益。

  效益低下则主要源于前期的巨大投入。太阳能、风能等气象能源缺乏稳定性,传统电网必须经过更新改造,才能具有更强的新能源接纳能力。同时,集中在偏远地区的可再生能源需要完整的传输线路才能连接到城市。

  此外,气象能源无法随用随取,它更多的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如果在多云的天气,就无法产生太阳能,而在无风的天气,也无法产生风能。因此,如果要提高此类新能源的效益,和天气、气候相关的监测、评估设施、机制需不断完善。

  正如欧洲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伊万·霍达奇(Ivan Hodac)所说,新能源全面发展和推广需要一定时间和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要想有效推广可替代能源,光有技术却没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持是远远不够的。最简单的例子是,如果发展纯电动汽车,就应该有地方给这些电动汽车充电。



作者:张格苗 来源:中国气象报 责任编辑:admin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