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暖产能再引担忧
在一系列扶持政策的支持下,光伏产品价格坚挺,企业热情高涨,光伏制造业明显回暖。业内预计,明年大部分光伏企业都能实现盈利。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的光伏巨头们在利好政策的刺激下,不但扭亏为盈,毛利率更是不断攀升。其中,英利、赛维LDK、晶科、天合光能、阿特斯、晶澳六大企业三季度毛利率环比均有不同程度上涨,其中赛维LDK涨幅达22.9%。
目前,26家已发布2013年业绩预告的光伏概念股中,剔除3家不确定外,有8家预喜,更有隆基股份、横店东磁等9家公司预计扭亏。
记者了解到,包括英利、天合光能、晶科能源、晶澳在内的光伏组件商已准备扩产。英利海南基地组件产能已由300MW左右扩至1GW;晶科能源年底产能达到1.8GW,预计2014年会达到2GW;天合光能目前组件产能2.4GW,计划2014年达到3GW。
中国光伏产业目前有效产能约为45GW,比2012年的60GW下降了约25%。不过,这种增减却出现在不同的派系之中,即一线企业产能产量持续增强,二线企业较为稳定,三线企业产能继续降低。这种此消彼长的格局既保证了光伏产业的需求不会出现断层,又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形成一种寡头垄断的局面。
当然,这种寡头垄断是指大量订单流向了晶科、晶澳、阿特斯、英利等一线企业,并不会形成绝对的垄断,因此对行业长远发展是有利的。
但是,今年整个光伏产业链产能过剩仍很严重。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光伏电池和组件厂商有600多家,仅去年一年数量就减少了1/4,但减产产能总量可能只有10%。据了解,这些厂商大部分都是停工和半停工状态,今年市场情况好转,这些产能可能会很快卷土重来。这意味着,全行业去产能化过程实际上并未有实质性推进。
企业加速兼并重组
过去两年,破产、重组、跑路一直是光伏企业中的 “热词”。今年3月,国内光伏巨头无锡尚德因大量债务违约而被实施破产重整;另一家光伏龙头江西赛维也不得不变卖资产抵债。此外,一些中小光伏企业老板纷纷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