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意味着,只要中国的光伏组件采用了不是来自中国大陆的电池,可以绕过“双反”,迂回进入美国市场。而中国台湾正是承接中国电池代工最主要的地区。自美国开始征收关税以来,不少中国太阳能组件制造商就一直在台湾购买电池,为美国市场生产太阳能组件。台湾的大部分产能都已经用于满足那些试图躲避美国关税壁垒的公司的需求。
“台湾代工要合算得多”
相比承担24%至36%的“双反”税率,即大致约合每瓦20美分左右的新增成本,台湾代工要合算得多。昱辉阳光首席执行官李仙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将电池环节置于海外代工,相比在中国大陆生产,仅增加每瓦5美分左右的成本。
如果最终美国商务部决定将台湾产品也纳入到“双反”范围内,则意味着中国光伏组件在美国市场的性价比优势将被削弱。
不过,无论美国方面是否继续补漏洞,在经历欧美“双反”后,中国的光伏企业都已经调整了市场结构,分散了风险,提高了在亚非拉市场的比例。
工信部旗下研究机构赛迪智库发布的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光伏组件出口量约为16GW(1GW=1000MW,1MW=1000KW),出口额约100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7%。其中,对美出口份额占比约10%,对欧出口份额由2012年的近65%下降至2013年的30%,而日本跃居首位,成为中国光伏组件最大的进口国,进口额约为22亿美元,占中国光伏组件总出口额的22%;此外,中国光伏组件对印度和南非的出口额分别占5.2%和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