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景象或许表明三水的光伏产业已逐步走出行业的“寒冬”。从最初的中建材太阳能项目落户到入选全国首批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如今三水已形成“两头在内”、上下游互动的较为完整的光伏产业链,正作为广东的新能源应用的代表,搅动全国光伏产业发展的“一池春水”。
在业内人士看来,光伏产业实现良性发展的关键不在于生产和技术,而在于模式。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在地方没有资金配套的情况下,通过政府引导推动,组件制造商、科研单位、电网运营商、金融机构、屋顶业主等共同参与,一种多方共赢、利益稳定的商业化运营模式正逐步在三水崛起。
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在中国没有经验可循,国家希望通过设立18个示范区,探索总结出光伏产业发展的可行路径。目前“三水经验”已作为佛山推广新能源应用的典型,其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探索或可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借鉴。
积累
5年铸就全省最大光伏产业高地
三水与光伏产业结缘源于园区产业升级的内在动力。
2008年,三水工业园经过五年的初步积累,在产业招商方面已名声在外,但随着金融危机来袭,早年为做大总量而形成的陶瓷、五金等“三高一低”的落后产业结构的弊端愈发凸显。也就在此时,三水开始淘汰落后产能,并开始走上“挑商选资”,发展新兴产业的之路。
2009年1月,三水太阳能产业首个标志性项目,总投资50多亿元的中国建材集团薄膜太阳能电池研发、装备、制造项目签约落户三水。同年5月,广东爱康太阳能与三水正式签约,作为光伏行业的“中枢环节”让三水真正成为了“光伏产地”。
著名的“爱康速度”更是见证三水光伏产业迅猛发展的缩影。3月建厂房,7月即生产第一块太阳能电池片,首期产能就达到120兆瓦,次年8月二期投产,年产能又翻了5倍。短时间内就成为了全国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企业产能前十、全省最大太阳能电池制造企业,并将此记录保持至今。
此外,三水的光伏产业还具备自主创新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爱康将电池片的核心环节光电转换率从16.4%左右提升至19%,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稳居全国前三。同时,由爱康牵头组建的晶体硅太阳电池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也致力于共享资源抱团发展,谋求技术攻关突破。
五年来,一连串实力雄厚且拥有核心技术的大中型企业,在三水光伏产业战略下纷至沓来。在新项目不断进驻的同时,三水光伏在业界的影响也得以提升。2010年8月,三水工业园所在的乐平镇获全省首个“光伏专业镇”称号。2011年成为全省唯一的“太阳能战略新兴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