孚日股份:“毛巾大王”的光伏未了局

2014-01-21 08:32:50 太阳能发电网
去年底,一则“收到政府财政补贴”的公告将低调了许久的孚日股份(002083.SZ)重新拉回到公众的视野。 企业收到政府补贴并不鲜见,但对于近两年已先后清算光伏子公司埃孚光伏制造有限公司(下称“埃孚光伏”)、出售参股公司“博世太阳能”

 

  为了引进技术,孚日光伏还斥资1.12亿欧元向薄膜太阳电池组件生产商Johanna Solar Technology GmbH(下称“Johanna”)采购了两条CIGSSe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线。2008年底,孚日股份进一步耗资600万欧元收购了山东孚日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所持有的Johanna股权。

  至此,孚日驰骋在光伏业的布局已基本成形。

  孚日所在地山东省高密市政府对孚日股份的光伏业务同样寄予厚望。以埃孚光伏、孚日光伏为主的当地光伏产业被称为“高密市经济新亮点”,并定下了到“十二五”末太阳能电池组件年产能达到600兆瓦、光伏产业产值达100亿元的目标。

  但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孚日股份的光伏战车根本就是“瘸腿”的,在这其中,仅有埃孚光伏曾短暂地为孚日股份带来了收益。

  好光景转瞬即逝

  2008年8月,投资少、见效快的埃孚光伏首条10MW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正式投产,第二条40MW的生产线也于2009年下半年投产。当年,埃孚光伏实现销售收入1.68亿元,净利润416万元。

  就在此时,另一则利好消息将孚日股份探路光伏的旅途推向了顶峰。2009年8月,博世公司(Robert Bosch GmbH)宣布拟收购ALEO和Johanna超过60%的股份,“孚日股份携手世界500强”的消息迅速提振了公司股价。2010年,埃孚光伏也攀上了业绩的巅峰,实现营业收入3.46亿元,净利润1745万元。

  但谁也没料到,就在此后,埃孚光伏开始遭遇“滑铁卢”。2011年其营业收入达5.3亿元,同比大增53%,但净利润却下滑至可怜的15.7万元。

  另一方面,孚日光伏的CIGSSe薄膜太阳能电池一直迟迟未能实现量产,直到公司成立两年之后的2010年年中才有了第一块成功下线的薄膜电池。而此时,光伏行业已经告别了突飞猛进的黄金期,进入了产能过剩、单价大跌的“青铜时代”,销量非常惨淡。

  此外,2011年,孚日股份参股的博世太阳能净亏损额亦达2038万欧元。

  崔瑜表示,大量企业涌入导致市场迅速饱和,再加上孚日股份的光伏产品以出口欧洲为主,欧债危机、汇率波动、与德方合作出现问题、2011年欧美对我国光伏业开始的强烈抵制等因素都加剧了孚日光伏业务的衰落。

  “孚日股份的光伏业务因此受到严重冲击,之前的新增赢利点如今反而成为公司业绩的累赘。”崔瑜直言。

  正如江苏阳光一位高管对记者所言:“我们进入光伏行业的时机确实还不错,但持续时间很短。后来做多晶硅的人太多了,行情也不好,已经完全赚不到钱了,公司就撤出来了。”

  2013年初,阳光硅业破产,江苏阳光背负着超过15亿元的损失黯然退出光伏业。浪莎集团更是在此之前便已“知难而退”。



作者:李蕾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admin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