孚日股份:“毛巾大王”的光伏未了局

2014-01-21 08:32:50 太阳能发电网
去年底,一则“收到政府财政补贴”的公告将低调了许久的孚日股份(002083.SZ)重新拉回到公众的视野。 企业收到政府补贴并不鲜见,但对于近两年已先后清算光伏子公司埃孚光伏制造有限公司(下称“埃孚光伏”)、出售参股公司“博世太阳能”

 

  见此情景,孚日也开始大刀阔斧地采取措施。2012年9月,孚日宣布清算并解散埃孚光伏,造成的直接损失达2000万~3000万元;此后,孚日集团花费约1000万元将埃孚光伏价值逾1亿元的设备买回。10月,孚日以450万欧元作价将博世太阳能6.4%的股权出售给博世公司;2013年7月,孚日最终宣布拟将孚日光伏5.24亿元注册资本减少至2亿元,而这也被业内认为是孚日欲全面退出光伏业的最重要信号。

  第一纺织网总编辑汪前进对记者表示,纺织企业由于近年来进入下行通道,不少企业选择业务多元化本无可厚非,但进入哪些领域确实值得商榷。

  “新能源、房地产这些行业收益丰厚,吸引了大量企业进入。但这些领域和纺织企业主业无关,也起不到上下游相互补充的作用,甚至相当部分纺织企业由于业务差异太大根本驾驭不了,全身而退都很难。”汪前进感叹道。

  “毛巾大王”的苦恼

  汪前进一语道出了孚日股份投身光伏的根本原因:主业增长乏力,希望借助多元化寻找业绩新增长点。

  在招股说明书中,孚日将自己称为“中国规模最大、出口金额最多的专业从事中高档巾被系列产品、装饰布系列产品生产和销售的现代化家用纺织品生产厂商”,其中的两个关键词分别为“巾被产品”和“出口”。

  “毛巾产品现今主要还是以专柜形式存在于批发市场、超市、卖场内,渠道本身受限。另外准入门槛也低,充斥着大量小微企业,品牌商本身数量就少,毛利还不高。多重因素加在一起,天花板来得特别快,要持续保持高速增长还真不容易。”该人士表示。

  事实上,孚日股份此前也一直试图突破渠道难题,从2007年就开始尝试“大家纺”式的一站式家用纺织品购物中心,但几年下来收效并不明显。另外,孚日股份还在开辟电子商务、礼品团购等渠道,但业内对此评价多为“发力不足”。

  “主要原因还是缺乏品牌影响力。”汪前进指出。

  记者实地走访卖场后发现,虽是国内最大的巾被生产制造商,但普通消费者对于“孚日”的认知度并不高,这和孚日之前主要产品均为出口有很大关系。

  根据公开资料,孚日此前的主要业务为贴牌加工、出口,外销市场以日本、欧美等地为主。受近年来汇率浮动、外销市场不景气、利润持续摊薄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孚日等一大批出口型纺织企业开始了加大内销比例的转型,此时品牌的短板也开始突显出来。

  “孚日股份其实在主业上可以做的事情还非常多,继续提高生产技术、拓展电子商务等销售渠道,加强营销模式的多元化以提升品牌影响力等等。这个行业虽然分散,但随着消费者的成熟,集中度其实也在提升,或许只有提前布局、深耕主业的企业才能冲出重围。”汪前进总结说。

  “孚日股份家纺产品占比85%左右,应将精力集中于家纺产品的升级上,进一步提高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崔瑜告诉记者。



作者:李蕾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admin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