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无锡尚德满产后能达到的2.5GW制造产能和顺风光电自身600MW的制造产能,顺风光电在光伏制造端也已位于行业前列。
对行业而言,顺风光电仍是一个谜一样的公司,过去一年的系列举措也让人深深不解。
一位国内光伏企业高管点评顺风30元收购无锡尚德并要再投入30亿用于生产经营时说,“能拿出60亿的资金,为什么不新建产能?”而且,尚德的渠道经过破产重整,已经动荡不少。“尚德唯一的价值只剩品牌了。”这位光伏企业高管说。
在下游电站的布局同样让业内人士诧异。2013年上半年,在国内光伏下游政策仍不明朗,电站运营商都在忧虑并网问题和电价补贴滞后时,顺风在西北收购电站以及开发电站项目动作巨大,仅7月份就收购了十几个电站项目。2013年顺风在电站上投入的资金近80亿元。一位研究光伏的券商高管说,“顺风的动作,看不懂。”从来没有民营企业在光伏下游电站上下以如此重注。一位长期关注光伏下游市场的人士觉得,顺风如此大力度收购电站目的在于想通过电站资产来增发股票募集资金。顺风在下游布局的虚实,业内都在猜测和观望。
顺风光电最大股东郑建明告诉记者,光伏未来发展的方向在下游,顺风就发力下游,恰逢无锡尚德的机会,顺风做下游电站又需要组件产品,就并购了尚德。“顺风做的是很简单的事情,很正常的逻辑。”郑建明说。
张懿认为,光伏业内的人不理解顺风的打法,在于他们还是以传统制造业的思路在理解光伏业。对于顺风来说,郑建明和张懿这样熟悉资本市场的人加入,无疑可以利用金融杠杆撬动更多资源。
韩启明认为,顺风的巧妙之处在于借助了香港的上市公司平台进行融资,同时收购大量电站资产。“去年二级市场的人,没有跟顺风的都比较遗憾,失去了超额回报的机会。”韩启明对记者说。
目前,顺风光电股价已从2012年12月底的0.3港元升至现在的6港元,顺风市值也达到近130亿港元。张懿说,股价和市值的上升不是目的,资本市场是顺风融资的手段,钱还是要投到行业里去的。
入场
顺风光电由汤国强2007年成立,汤起初只是把顺风作为一家制造企业来打造,这在那一年是最正常的逻辑,供不应求的市场环境使众多玩家加入光伏制造的阵营。可2011年顺风光电香港上市之后,市场就开始发生变化,制造产能快速扩容和欧洲光伏补贴的下调引发下游需求收紧,整个光伏市场供大于求,苦日子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