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现金奶牛
在减值了多晶硅项目之后,英利近2年仍然处于亏损阶段。2012年,其净利润为-31.91亿元,去年前三个季度的税后利润分别为-6.41亿元、-3.29亿元及-2.77亿元。2013年全年亏损可能性极大。
规模的意义似乎并不大。据Solarbuzz的预测,2013年英利是首个年度供应量超过3G瓦的组件供应商。在硅片、电池及组件上,英利的产业版图及规模也无人能敌。其从1998年的3兆瓦,用了短短15年时间,将产能扩大到了2450兆瓦。
不过,海润光伏CEO杨怀进近日对记者说,现在对光伏企业而言更重要的是进入电站市场,电站才是现金奶牛。
“各大企业的组件毛利都差不多,而且近期还在下降,大家都在拼电站业务。无论是阿特斯,还是晶科能源,这些已实现盈利的企业,靠的都是电站来赚钱。”
对于英利这样一个拥有庞大组件制造能力的企业,其如何转身成了当务之急。一位光伏行业前管理人士就评价道,现在就要看英利的战略决策是怎样制定的了。
“以前做大组件产业链的战略也没有错,英利通过组件业务的扩充,做到了业界的光伏组件成本最低。现在,潮流已变,所以怎么制定下一步策略、策略执行得如何,要看苗连生及团队的行动了。”
2013年6月,英利获得了国开行1.65亿美元的贷款,其部分资金会用于光伏电站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