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力挺分布式光伏发电 商业模式掣肘建设融资

2014-04-08 11:40:28 太阳能发电网
中国的分布式光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政策利好过,但也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艰难过。2014年,这个被众多媒体冠以中国分布式光伏发展“元年”的年份,却因“融资难”问题而增加了些许的不和谐“变奏”。 根据光伏发展目标规划,2014年我国光伏装机将会达

 

  中国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在考察中发现:约有30%的建成3年以上的电站,都不同程度出现了问题;建设1年的电站,则在成本、收益方面出现了较大的波动。

  比如,由于组件的质量问题,有的建成三年的电站,设备衰减率甚至达到了惊人的68%。参照国外的设备运行状况,国内的光伏组件经过恶性竞争,价格压到了最低限度,而质量却难以得到保障,李梓森如是告诉记者。

  国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产业发展研究部研究员孙培军则表示,对于分布式光伏,金融公司最主要担心的问题就是电费收取,运营公司逐一挨家收电费可能会难度较大,因而对于投资者来说,回款存在一定的风险。“光伏电站的商业模式还不是很清晰,光伏电站建设缺乏行业标准,没有标准很难让金融公司进行评估。”

  彭澎认为,电站运行期间没有保险服务,金融公司难以自己承担风险。建议保险公司进入,设计收益、质量等保险,对保险公司来说这是一片蓝海,同时也将大幅提升光伏市场的融资环境。

  投融资模式尚未成型

  目前,尚没有适合分布式光伏发展的金融模式,也许是抑制分布式光伏的又一个瓶颈。

  中国银行总行首席产品经理唐茂恒认为,银行尚未充分认识到市场对分布式光伏金融模式的渴求。虽然有的银行正在慢慢努力,比如把组价生产和电站开发分开来做较为精准的金融产品,但大多数的银行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事实上,由于光伏行业上游产能过剩,银监会曾经发出过警示,行业的不健康发展,恶化了投资环境,银行对光伏行业投资趋于收紧,也导致了整个光伏行业融资难。
银行长期投资于大型电站,对大电站投资经验较为丰富。而分布式光伏融资的开发商,在银行眼里都是中小企业,套用大型电站建设融资模式则会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居民自己安装光伏,不属于公司业务,应该放在消费信贷中,但因为家庭不存在现金流、盈利模式等问题,虽然银行在消费系统有很多的产品,却没有一款产品适合家庭安装分布式光伏。

  唐茂恒指出,银行应该从电站和消费信贷两方面来考虑分布式光伏融资的模式问题。

  对此,彭澎建议以分布式光伏发展较好的德国为范本。德国为了发展光伏产业,其政策性银行德国复业信贷银行利用政府信用以极低的成本融资,复业信贷银行再授信给商业银行,通过商业银行来支撑德国的光伏市场。

  彭澎认为,银行体系实际上完全可以绕过地方政府支持中小光伏企业。



作者:张振兴 来源:中电新闻网 责任编辑:admin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