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者通吃”下的“扩产潮”

2014-05-26 05:47:46 太阳能发电网
如果越来越多的企业效仿通过下游带动中上游的方式,以便能够赢者通吃,将很有可能加剧目前的市场竞争状况,并对整个行业的供应链带来不利影响 来源:《太阳能发电》杂志 记者/张广明 对于中

 

  再现全产业链

  其实,如果仔细对比的话,可以发现上述企业的许多共同特征,即新建的组件产能大都有相配套的下游项目。以阿特斯为例,该公司此次的组件项目产能为400MW,但却规划了高达500MWp的电站项目。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与中上游的光伏制造业相比,光伏电站所带来的税收以及就业等均有限,对于地方政府而言,毫无疑问更愿意选择前者。同时,对于一些企业来讲,出于获得项目资源或是更优惠条件等方面的考量,自身也有新建项目的冲动。

  此外,从相关数据来看,一些企业扩大产能可能也有其合理的支撑。

  工信部近日发布的光伏产业运行情况显示,2013年,我国的电池组件产量约26GW,出口量16GW,国内新增装机量超12GW。如果单纯以数据对比来看,去年国内的组件产量在考虑出口后,已经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

  但这很可能仅是硬币的一面。数据还显示,2012年全球光伏组件产能达到65吉瓦的历史最高峰,其中中国国内的产能为40吉瓦。与此相对应的是,2012年全球市场的组件需求量仅为31吉瓦,2013年达到约36吉瓦。以此来计算,全球光伏组件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仅为55%,中国则略高一些,但也只有65%。

  工信部同时表示,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总体形势虽有所好转,但仍面临多方面问题,不易盲目乐观,包括发电并网等有关政策仍待细化落实、国际贸易环境仍存在恶化的可能。而总体来说,目前光伏制造业亏损状况未有根本性改变,从长期角度看行业仍面临深度调整。

  对于上述企业而言,即便下游项目能够按计划进行,但对资金链却是一个较大的考验,很可能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并重蹈此前一些企业的覆辙。

  站在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如果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那些下游电站项目投资较大的企业,都来效仿通过下游带动中上游的方式,以便能够赢者通吃,将很有可能加剧目前的市场竞争状况,并对整个行业的供应链产生不利影响。

  工信部则表示,受政策引导和市场调整等影响,产业无序发展已得到一定遏制,众多企业加大内部整改力度,部分落后产能开始退出。同时,部分企业兼并重组意愿日益强烈,出现多起重大并购重组案。

  但现实的数据却显示,2013年,我国前10大光伏企业销售收入占全行业23.6%,前50家销售占比63.6%,产业发展逐步在向东部的江苏和浙江、中部的安徽和江西以及西北部的河北、内蒙、青海等区域集中。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则认为,对于一些历史包袱非常重的企业,可能银行贷款比较高,或者有政府担保或政府投资平台贷款。这种情况下,如果兼并整合,就必然要对历史产生的亏损有一个说法。而这个说法,很有可能就会把原来的历史问题暴露出来,就会出现最后谁来承担责任的问题。因为原股东已经没有能力承担了,而银行和地方政府,是不是愿意把这个问题在这个时候解决掉,以便在新的背景下重新发展。应该说,这对于银行和地方政府也是一个关乎智慧和勇气的考验。这可能也是一些企业对兼并重组有顾虑的原因之一。



作者:张广明 来源:《太阳能发电》杂志 责任编辑:admin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