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风云四起,我国能源安全如何保障?石油对外依赖度居高不下,能源结构调整何时见效?雾霾、污水、毒土地,清洁能源离我们还有多远?
发令枪响。一场真正的“能源革命”正自上而下铺开。在渐渐清晰的未来能源战略版图上,这些问题将被各个击破。
背景链接
6月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研究中国能源安全战略,并提出推动能源消费、能源供给、能源技术和能源体制四方面的“革命”。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原所长周大地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官方此前曾一度使用“革新”一词描述能源战略的调整,此番使用“革命”一词,意味着中国能源战略将出现根本性的重大变化。“在当前形势下,要确保中国能源安全,必须进行一系列重大改革,不能只是小打小闹。”周大地说。
新地缘政治背景下,能源安全再受关注。从近期高层数次召集的能源战略会议和颁布的文件中,可以清晰看出,清洁能源使用、减少能源总量消耗和碳排放;能源回归商品属性,推动能源体制改革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能源革命的方向。
由此,煤炭清洁使用、核电、新能源以及油气进口产业链都将迎来发展机遇,特别是东部沿海核电由此前“适时启动”的政策口径已变为“抓紧启动”。
能源安全再受关注
高层频频表态,能源战略备受关注。16日中国社科院在京发布的《世界能源蓝皮书: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14)》亦指出,中国能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要改变“安全=加大供应”,即“粗放供给以满足过快增长的需求”的习惯思维,转为“安全=效率”,即“以科学供给满足合理的需求”的观念。
“中国能源安全问题,主要体现在能源供应与经济发展模式和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突出矛盾。”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能源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黄晓勇,在昨日的全球能源安全智库论坛上如是说,因此他建议要推广节能技术。
能源安全很大程度上是石油安全,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以及煤炭的消耗,就需要大力发展新能源。6月13日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中,国家主席习近平特别强调要抓紧启动东部沿海地区新的核电项目建设。
然而,由于技术路线不明朗、高端设备不到位、审批慢等问题,今年上半年仍然无机组开工。为了完成到2020年在运5800万千瓦的目标,高层此番再提核电加速,产业发展确定性更大。
上证报记者从国家核电公司设备部人士处获悉,目前已获得发改委核准“小路条”的项目中荣成石岛湾一期、陆丰一期、海阳二期、徐大堡一期进度最快,有望先行获得国务院核准开工的“大路条”。环保部最新公示的石岛湾和陆丰一期环评报告中显示,两项目均预计2018年投入运行,年内开工建设。
在国际能源安全方面,蓝皮书报告称,世界能源博弈面临新一轮洗牌,俄罗斯向东寻找突破口,欧洲调整能源供应链结构,美国在中东地区收缩,同时有望出口页岩气。供应和需求均呈现多元化、多极化格局,有助于世界能源价格理性化。中国在多方角逐中中能源战略的发展余地更多,能源博弈主动权增大,同时也提高了我国与东亚诸国的能源合作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