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伏发展不宜走大跃进的老路

2014-06-18 12:36:39 太阳能发电网
中国商务部裁定自2014年5月1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产品征收反倾销、反补贴税,实施期限为两年。 不过,这一消息并未让中国光伏市场显得过于兴奋。相比对欧盟“双反”的实施带来的利好,业内人士对今年中国分布式光伏建设目标的

 

  4月28日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累计并网运行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942万千瓦,全年累计发电量90亿千瓦时。

  2013年每1千瓦的光伏装机容量年平均发电463.44千瓦时;而截至2013年底中国火电装机容量为8.62亿千瓦、全年发电量4.19万亿千瓦时,1千瓦火电装机年平均发电4860.79千瓦时—两者之间发电量的多寡高下立见。

  “过去总是一味追求装机容量的大小,其实真正应当重视的是发电量的多少。我国光伏产业在检测、验收管理等方面原本就存在着短板,一定要保证项目质量才能发展分布式光伏,不能一次又一次出现"抢装"而不顾质量的风潮。”孟宪淦说。

  融资与产权都是问题

  为何今年上半年中国分布式光伏建设如此缓慢?对此,萧函指出:“我国分布式光伏虽然呼声很高、目标远大,但实际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实现多大的经济效益。”

  “中国分布式光伏的发展仍面临融资、并网、屋顶资源有限等问题。”中商情报网产业研究院能源行业研究员王健表示。

  目前,缺乏融资平台已经成为中国分布式光伏发展面临的首要难题。

  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在近日召开的光伏发电银企沟通会上表示,金融机构要与光伏企业合作,研究当前分布式光伏发电投融资风险点的识别和防范措施,国家能源局也将完善银企沟通交流平台,为光伏发电的投融资提供政策保障。

  此次能源局组织召开如此高规格会议,一方面显示政策对推动分布式光伏的决心,另一方面也凸显出融资的确遭遇到不小的阻碍。

  我国光伏企业开发建设分布式电站项目,大部分资金来自于政策性银行及商业银行贷款,一旦银行停止对光伏企业放贷,企业就会遭遇“钱荒”,电站建设很难再进行下去。

  王健指出,融资难与分布式电站资产的价值不被银行所认可有关。如果金融体系不把电站视为真正的资产抵押品,开发商将难以就分布式光伏项目融资。

  此外,分布式光伏建筑物的产权界定难,也难以寻觅合适的屋顶。“光伏电站经营时间通常为25年,但屋顶所属企业却可能面临3年或5年出现更替甚至倒闭的情况。”王健说。

  更为关键的是,国内大部分屋顶承载条件并不符合分布式光伏的要求,而且建筑使用权和所有权等可能存在分离等问题,导致项目进展艰难。



作者: 来源:商务部网站 责任编辑:admin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