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中科院政策所研究员):碳交易降低减排成本
碳交易的引入会大幅度地降低减排成本、提高减排效率。中国的碳排放交易第一轮就影响了90%行业的表现。行业的排放强度越高,受到的冲击越大,电力、化工、金属首当其冲,受到影响最大。第二轮的影响,比如说铁矿石和原油,也受到了冲击。
不引入碳交易,广东减排一吨成本在1300块左右,湖北只有310块。如果引入碳交易模式的情况下,广东一吨边际减排成本由1300块下降到了不到500块,但湖北由于边际减排成本低,会把省出来的配额卖给广东,所以上升到差不多700块。总体来看,我们就会发现减排成本降低了将近400块。碳交易的引入会大幅度地降低减排成本、提高减排效率。
碳交易的引入会大幅度地降低减排成本、提高减排效率。中国的碳排放交易第一轮就影响了90%行业的表现。行业的排放强度越高,受到的冲击越大,电力、化工、金属首当其冲,受到影响最大。第二轮的影响,比如说铁矿石和原油,也受到了冲击,它们的下游是金属制造业和原油,属于高排放的行业。建筑业也受到打击。
另外,是不是征收了碳税和实行碳交易之后对所有的部门都会有负面的影响?答案是否定的。农业、教育、政府公共服务部门并没有受到攻击,相反还有正面的影响,我们的解释是一般这些行业很少直接使用能源排放,这样就避开了冲击。
Yongork Choi(韩国仁荷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用政府补贴鼓励企业减排
中国是世界工厂,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但是我们必须考虑到,大部分中国生产的产品是在发达国家消费的。所以说中国的二氧化碳很多是为西方国家排放的,发达国家需要为此承担责任。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他们有一个办法,就是通过政府补贴,来鼓励企业降低排放。
一个国家的政策应该会对其他国家造成影响,我们可能会有更多的综合复杂性的信息要考量,不然会产生一些困惑。比如中国是世界工厂,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但是我们必须考虑到,大部分中国生产的产品是在发达国家消费的。所以说中国的二氧化碳很多是为西方国家排放的,发达国家需要为此承担责任。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他们有一个办法,就是通过政府补贴,来鼓励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生产当中来降低排放。
经济发展也好,降低排放也好,还有可持续的发展也好,我们认为应当达到一个很好的和谐。当然我们应当找到一种很好的范例,我们必须学会来把我们生产当中的投入降低到最低,同时我们要把生产产出达到最大化。如果我们只是考虑这样一个效率的话,我们首先要建立一些架构,实现投入和产出的平衡。
王俊南(新加坡国立大学环境研究院院长):治理污染需要公私合作
污染往往是没有界限的,它是一个区域的污染,会很快影响到其他的区域,影响到其他周边国家。我们需要采取行动,不仅仅是政府的行动,私营企业、公民个人都可以在里面发挥作用。城市之间也可以做一些相互的技术转移,国际性的合作也很重要。
我要给大家讲一下来自IPCC的报告,也就是联合国国家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如果我们看看海平面上升的情况,亚洲到底哪个地区是影响最严重的?当然是南太平洋,南太平洋上面有很多小岛,新加坡也是位于这个位置。新加坡是一个小小的岛国,所以海平面的上升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在东南亚有一个热带雨林,我们把这里叫做泥炭地,它是过去12000年当中形成的,东南亚地区的泥炭地和世界其他地方的泥炭地有很大的差别。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泥炭地有一些特别的地形,它是当中凹下去的,在凹下去这一块的泥炭地里会储存很多的二氧化碳,储存在里面的二氧化碳会通过泥炭地排放出来,会破坏当地的一些自然生态,包括水、空气等等。这里的泥炭地和其他地方相比有非常独特的特点。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南部、马来西亚都有泥炭地,差不多占了湿地的70%。如果我们看看东南亚,整个泥炭地的面积相当于整个新加坡的土地面积的700倍,面积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