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上海碳市完成2013年履约:成交渐暖,价格上涨

2014-07-08 10:57:02 太阳能发电网
在各自运行数月后,深圳和上海碳交易试点同时于6月30日完成了2013年履约,成为国内最早两个交出履约答卷的试点。 作为国内碳市的先行者,沪深两试点履约表现优秀,均按照原定时间完成履约,且履约率极高。其中,6月30日,上海市191家试点企业全部在法定时限内完成2013年

  出现这种情况,与市场参与者的范围及数量有关。作为向社会全面开放的市场,深圳引入了数百个人投资者及投资机构。以盈利为目的的投资者进入后,逐利及部分非理性行为导致价格波动较大,这点在深圳市场运行前期表现尤为明显。2013年8月至10月,在成交量较低、企业参与较少的情况下,深圳市场价格一路猛涨,波动剧烈。同时,控排企业数量也影响着市场交易情况,深圳控排企业数量为635家,上海仅为191家,参与者的数量带来市场成交笔数的先天不同。

  值得关注的是,深圳的交易费用为千分之六,远高于上海的万分之八,这意味着深圳企业完成交易的相对成本将高于上海。

  履约期价格风险不大

  与市场预期一致,深圳、上海市场均在履约年的末尾出现了成交大幅放大的情况。

  在履约截止前的最后一个月,两个市场的成交量纷纷突破纪录。深圳市场成交量于6月25日达到最高点12.85万吨,上海则于6月23日达到20.4万吨的历史最高成交量。

  履约期的成交情况证明,成交量上涨的主要驱动力还是来自控排企业履约。上海市履约前最后一个月交易量占全年度总交易量的65%,深圳则高达73%。

  同时,成交价格也呈现应履约需求上涨的趋势。在履约期中,深圳、上海两个市场同样出现前三周成交价格温和上涨、最后一周价格逐渐回落的趋势。从了解的情况来看,价格回落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上卖单增加,出现后期配额抛售的情况,最后两周也是成交集中放量的阶段,这反映了企业的交易心理,即先保证履约,后期则抛售剩余的配额,同时,对于投资者来说,考虑到来年配额即将入市和企业履约的刚性需求,履约期也是出手此前购入的当年配额的良好机会。

  不过,履约期最后一个月的价格风险并不高,其中深圳最大单日涨幅为7.1%,平均日涨幅-0.7%,上海最大单日涨幅仅为4.4%,平均日涨幅0.4%。从这个角度看,两个市场的控排企业暂不必担心履约日期临近价格过高的风险,同时在集中放量的阶段,拥有配额量不高的投机者也很难操纵市场价格。

  有趣的是,在履约期最后一个月,上海市场还出现了几笔2014年和2015年的配额交易,交易量分别为1.3万吨和2000吨,成交价格分别为28元/吨和25元/吨,明显低于2013年配额价格40元/吨。同时深圳也推出了2014年配额交易,但成交情况冷清。对未来年度配额的交易反映了企业逐渐增强的碳资产管理意识,同时,两个市场来年配额的成交差异可能与配额发放方式有关:相比深圳对配额一年一调整的方式,上海此前一次性发放了三年配额量,因此企业对来年配额需求的预测能够更加准确。不过,不同年份配额间较大的价差也反映了企业对配额情况的判断,是否意味着未来配额价格将走低,仍有待观察。


作者:张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wutongyuf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