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变器市场趋稳 阳光电源转型光伏发电商

2014-07-15 10:16:34 太阳能发电网
在逆变器市场趋于稳定之后,阳光电源低调布局光伏电站,或将成为非发电集团中最大的光伏发电运营商。 记者梳理阳光电源已签订的建设合同书或框架性协议发现,自去年至今,这家逆变器龙头老大已悄然布局超过2GW装机容量的光伏电站。 阳光电源连续多年位居中国

  2009年,西北荒漠电站特许权招标来开了中国大规模建设光伏电站的序幕,此时,多晶硅也结束暴利时代,价格下降了近80%,成本的下降促使光伏电站大规模抢装,逆变器供不应求,截至2010年末,逆变器厂商暴增至300多家,激烈的竞争致使逆变器价格一路下滑,除艾默生之外,外资厂商纷纷退出中国市场。

  行业的整合肇始于2011年,一些注重眼前利益的厂商醉心于价格比拼,难以保证产品质量,两年前建成的电站事故频发,开发商开始关注逆变器质量,难以为继的企业也退出了市场。

  “截至目前,中国的光伏逆变器企业不到100家,经常参与投标的企业不超过20家。”赵为告诉记者。与此同时,逆变器价格也从几年前的2元/W降至0.3元/W。

  赵为认为,目前光伏逆变器产业已趋于成熟平稳。阳光电源、特变电工、艾默生、南车时代电气、科诺伟业占据了大功率机的主要市场份额;中功率机的代表品牌包括阳光电源、山亿新能源、华为等;欧姆尼克、古瑞瓦特、山亿新能源、阳光电源则分享了小功率机的主要市场。

  事实上,真正造成市场趋稳的原因并非表面上的企业排名格局,其深层次的因素是,如没有创新技术出现,逆变器的转换效率、成本、毛利率等指标已达到产业临界点。

  据悉,在近期的一次招标会上,某企业报出0.27元/W的新低价格。

  目前,行业内已呈现类似于汽车行业的共识:尽量不再降价,保证合理利润。

  2014年7月4日,赵为在北京鉴衡认证举办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技术创新论坛”上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逆变器等产品与组件不同的是,逆变器是复杂的产品,服务的方式不同,后续服务的成本会很高。很多公司在产品没有达到产品承诺的服务时,甚至是质保期之内,就破产、转行、被收购整合了。而对于电站的持有者来说,风险是巨大的。很多业主担心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企业的生存持续时间。”

  行业趋稳的另一重要因素是转换效率难有提升空间。转换效率高则意味着减少电量损失。

  今年5月21日,阳光电源发布大功率逆变器SG60KTL,据称转换效率超过99%。“即使效率还可提升,对发电量的提升也意义不大了。”华为能源研究部部长、能源首席科学家刘云峰告诉记者。

  寻找利润增长点

  在逆变器市场格局既定的情形下,厂商开始在产业链中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产业模式随之分化。

  许多逆变器厂商在利润率平稳、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选择了EPC模式,EPC即承建光伏电站。借助EPC,逆变器企业可以采用自家产品,从而既可以保证出货量,又可赚取承建电站的佣金。

  热衷于EPC+产品模式的代表企业包括特变电工、南车、科诺伟业。以特变电工为例,其2013年光伏逆变器发货量1.2GW,自己的EPC项目就做了近1GW,特变电工没有披露其EPC工程是否完全采用自己的产品,但大多数项目承包者倾向于使用自有品牌。


作者:陆宇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wutongyuf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