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底,这里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2亿元,年均增长53%;工业增加值331亿元,年均增长101%;工业销售收入885亿元,年均增长102%。
如今,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大型光伏并网系统设计集成技术研究示范及装备研制”,已获国拨经费资助1.3亿元,集工程示范、技术开发、现场测试、实证研究和人才培养为一体,将为建设国家级太阳能光伏发电基地和国家重要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让太阳能温暖世界。
针对青海在建的太阳能光热电站,以中广核50MW槽式热发电项目为依托,主要开展槽式集热器、蓄热技术、跟踪及控制技术等系统集成研究,组织开展槽式集热器、蓄热技术、跟踪及控制技术等系统集成研究,以推动相关技术及产品的国产化和太阳能光热发电试验示范基地建设。
以10兆瓦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为依托,解决了追日、定日等太阳能聚光发电的核心技术,实现了太阳能聚光发电高效率、高可靠性,建成了我国首座商业化运营的光热电站。
与此同时,大力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推动新能源的广泛应用,改善无电地区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先后共组织申报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61项,国家立项24项,获得中央财政建设补助资金合计13.74亿元,实施建设93座光伏电站、109811套户用电源、352座通讯基站和264套光伏提水系统,总装机容量89兆瓦。
为把青海建成为全国最大的光伏发电基地和全国重要的光伏产业基地提供技术支撑,这里支持青海光伏产业科研中心建设,今年已投入科研经费3000万元;推进青海大学新能源光伏产业研究中心建设,解决相关科学技术问题,同时为产业发展培养人才;支持搭建青海省新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海省硅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海省太阳能热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光伏产业科研平台。
目前,青海光伏电站并网装机容量超过310万千瓦,形成了多种形式、不同类型光伏光热发电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的局面。
“科技春风”吹绿“黑土滩”:为西部农牧业发展提供样板
从长江源头到澜沧江源头,一路上水量充盈,草长莺飞。
直到黄河源头区达日县,一片片“黑土滩”上,倔强地生出一绺绺嫩绿的牧草,让人们看到生态恶化与治理的争斗依然激烈而持久。
“黑土滩”,高原高寒草甸独有的生态恶化现象,因过度放牧等原因,草场严重退化,经风蚀和水蚀后形成“秃斑”状裸露土地。
它像传染病一样,在草原上蔓延,继而成为“黑尘暴”的沙尘源。
为了让牧民彻底告别草原“脓疮”,科技部和青海省在协商共建中持续发力。
在科技部支持下,围绕国家三江源、青海湖、祁连山等生态保护建设工程,青海通过国内科研院所联合攻关与示范,建立了三江源生态综合监测与评估示范,查清了重度退化草地黑土滩的面积分布,建立退化草地治理的样板示范地达到4万亩;
为三江源地区选育各类适宜草种并进行扩繁,许多等优良草种已在工程中普遍使用,满足了三江源工程的需求;
一批农牧区清洁能源技术在三江源地区得到有效推广,为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针对青海湖生态和环境问题,提出了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模式,建立了8个试验示范区和治沙防控点、以及各类试验示范基地3.1万亩,相关技术在青海湖生态工程建设项目中得到应用。
如今,在科技部支持下,祁连山地区生态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正在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