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年履约顺利过关
根据广东省发改委气候处消息,截至7月15日,广东省有182家企业完成履约,未完成履约的企业仅有两家。
目前,广东省发改委方面正在向省政府上报违约企业的名单,这两家违约企业除了面临扣除2倍未清缴配额及五万元的违约罚款外,因为此前也未提交排放报告,还要将被处以未提交报告的罚款。
除此两家企业之外,广东首年履约工作已经顺利过关。
在这一履约年中,广东省碳排放交易共成交1231万吨,累计成交金额7.32亿元。其中,有偿竞价平台累计发放1112万吨,成交金额共6.67亿元,碳市场成交119万吨,共成交6532万元。
其中,一级市场在广东碳市场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广东已形成全国规模最大的一级市场。2013年,广东碳交易一级市场交易量比重为90%,成交金额比重91%。一级市场优势显著。
而同时,广东二级市场则较为冷清。碳市场交易量还不到2013年碳排放交易总量一成,成交金额比重仅为9%。
广东省控排企业来自于电力、水泥、钢铁、石化四个行业,其中大部分为国有企业。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王遥表示,担心未来配额不足而希望留存配额、未建立有效的碳管理体系、缺少专业性人才和政策不稳定四大因素使各个企业采取了观望的态度,决策人员不愿承担市场交易潜在的风险和责任。
而同时,履约后期逐步下跌、最后低于拍卖底价的配额价格也反映了企业对市场的判断。“价格是和供需有关系的,企业如果比较容易买到配额,价格就低。像北京价格上涨,就是因为企业买不到,紧张,价格就涨到比深圳都高。因此广东市场上配额供应还是比较多的。”中创碳投战略总监钱国强说。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二级市场成为“鸡肋”。王遥建议,二级市场的发展重点应该是协议交易,以满足企业履约的紧迫需求,而场内交易仍需要更多的培育时间,其建设重点应该是探索可行的非标化的衍生品,并适当引入社会投资者。
“本周二我们会开展培训来增强企业碳资产管理能力,请一些先进企业和国外的专家过来,加强对企业的培训和教育,如何买进卖出,对碳资产的意识和认识等。”陈毅军说。
作者:张晴 危昱萍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