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2年开始,美国已经对带有中国制造的太阳能电池的组件征收额外关税。太阳能电池是构成组件的最后一个重要部件。但是,许多生产商纷纷通过使用别处——尤其是台湾——制造的电池来避税。太阳能世界工业(美国)公司是一家德国企业的分支。目前的诉讼是该公司为了弥补这个漏洞所采取的一种措施。的确,周五的判决中涵盖了台湾电池,并决定对它们加征27.59%到44.18%的关税。
然而,许多事情仍然悬而未决,为太阳能市场注入了一种令人不快的不确定性。
“对于行业而言,最重要的是获得稳定的产品供应链,产品定价应该很明确,而且有效期不应仅限于今天、未来一周或一个月,而是能持续到2015年到2016年,”英利绿色能源美洲分公司(Yingli Green Energy Americas)的执行董事罗伯特·彼得林(Robert Petrin)说。“接下来,要到哪里去找这种确定性呢?”
考恩公司(Cowen &Company)的分析师罗伯特·斯通(Robert Stone)认为,由于中国太阳能组件价格上涨,那些同时生产和安装太阳能系统的公司——比如设在加州圣何塞的SunPower——可能会更具竞争力,因为从长期来看,能效较高的设备能够节省开支。
但他告诫,这起贸易案有损整个太阳能行业。该行业需要持续降价,因为高额补贴将在2016年后减少。
“完全是白费力气,”他说。“最后会上演的一幕是,如果中国制造的产品被贸易壁垒挡在了门外,那么其他一些海外产地,或者墨西哥之类的地方,将成为下一个最佳选择。”
尽管太阳能领域的分析人士和高管表示,他们预计发展不会停滞,但围绕定价的不确定性已经动摇了部分项目,尤其是计划向公用事业企业出售电力的大型新太阳能发电厂。
GTM Research的舍勒·卡恩(Shayle Kann)表示,涨价正好发生在市场的大规模应用端处境尤其艰难的时候,因为太阳能开发商之前一直在与公用事业企业签订低价售电协议,如果设备成本上涨,这些协议会变得难以履行。
在中国,尽管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已有所减少,但关税即将再攀新高的可能性让整个行业忧心忡忡,并正促使至少一部分高管考虑将生产转移到其他地方去,比如美国。现有关税已经限制了中国面向美国的太阳能组件销量,使其在中国的行业全球销量中所占的比例不足十分之一。
上海投资分析机构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SWS Research)的太阳能行业分析师韩启明表示,如果不加征关税,在今年约为50亿瓦规模的美国市场中,中国生产商将占据20至30亿瓦。相比之下,供应中国市场的几乎均为本国生产商。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组件市场,今年的规模将达140亿瓦。中国生产商每年还分别向欧盟和日本出口50亿瓦,并向泰国等市场出口较少量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