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电站曝大规模质量问题:开发商只关心投资成本

2014-08-06 09:23:31 太阳能发电网
2014年中国光伏电站建设规模将达到10-12GW,占到全球1/4。进入到下半年,将迎来光伏电站的开工高峰期。 截至2013年底,全国22个主要省市区已累计并网741个大型光伏发电项目,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不完全统计,2014年7月上市公司公布在建或拟建光伏

  “虽然这些电站减少了每瓦的装机成本,但是却同时减少了电站的使用年限,事实上是一个巨大的损失。我们现在就呼吁电站的开发商要忽略每瓦的建造成本,而关注度电成本。” 郑宪志说。

  郑宪志还介绍,经过杜邦的测算,电站使用年限按照25年计算,所使用的组建功率衰减0.8%和衰减5%相比,投资回报率相差9.4%。再换一个角度说,现在最好的背板材料和最差的背板材料,在每瓦的成本上只相差0.12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发电发25天的收益就可以完全覆盖这个成本。

  郑宪志认为,使用质量得不到保障的光伏组件将导致电站开发商在未来承受巨大的财务压力,这个压力会在5-10年后显现出来,随后进一步转嫁到贷款银行和当地政府机构身上。

  今年全球光伏装机总量将达到40GW,其中中国就占大约10-12GW,下半年就将迎来光伏电站开工潮,而已经在运营的光伏电站却问题重重。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副主任纪振双则给出了一组数据,鉴衡认证中心此前对472个电站进行检测后发现目前电站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电站系统角度,第二是电站设备角度,其中包括缺陷水平较高,串并联损失严重,质保不能得到保障,差异化质量问题等。

  杜邦对此也做过调查,在走访大量大型地面电站后他们也发现存在背板开裂、涂层减薄,背板燃烧等问题。

  而一位考察了多座地面电站的业内人士表示,他看到有些电站相邻的两块电池板都存在背板材料使用不同的情况,这表明电站上使用的产品和被检测产品不能实现“一致性”。

  检测体系有待建立

  19项评判标准,包括系统的电器效率、组件衰降、遮挡情况、光反损失、MPPT误差、测量误差、故障情况和运行维护水平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表示,目前对于组件质量检测的系统尚不规范,未来将着重解决这一问题。

  王斯成告诉记者,9月将在青海举行的能源局会议上,将出台《光伏电站性能检测与质量评估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下称《技术规范》)。《技术规范》的评判指标是光伏电站性能比(performance ratio),对于光伏电站的PR共有19项评判标准,包括系统的电器效率、组件衰降、遮挡情况、光反损失、MPPT误差、测量误差、故障情况和运行维护水平。这个指标排除了地域和资源差异,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光伏系统自身的性能和质量。


作者:蒋卓颖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wutongyuf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