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中国在全球风能市场居于统治地位已有数年,但太阳能市场的发展却很滞后。的确,中国的光伏企业在产能和出口总量上冠绝全球,但国内对光伏产品的需求始终增长缓慢。也多亏了欧盟在2013年对中国光伏企业启动了大规模贸易制裁,这迫使中央政府认识到,除了大力发展国内市场之外,中国光伏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别无出路。中央政府给了光伏企业很强劲的政策红利和财政支持,结果2013年就成了中国光伏市场的井喷之年。那一年,中国的光伏新装机容量高达12吉瓦,一跃成为全球最大光伏市场。而今年中国光伏市场的前景就更不用说了,中央定下了13吉瓦的新装机容量目标,各种政策补贴分发下来,让人想不做光伏都不行。
中国在低碳经济的路上虽已逐渐拨开云雾了,但未来仍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以雾霾为首的环境污染倒逼着中国的风能和太阳能市场井喷似发展了,但井喷也是会引发令人担忧的问题,特别是在行业因为各种诱惑而太浮躁的时候,质量问题和实质落实问题就成了十分头痛的普遍现象。
拿风能来说事,75吉瓦的风能装机容量中只有61吉瓦并入了电网,剩下的都浪费了,其中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老电网必须升级才能实现风能发电并流,因为不稳定的风力发电的电能上网时对电网的冲击很可能导致整体电网的瘫痪。因此要想在清洁能源上走的更远,发展智慧电网是必不可少的。
近期爆发的太阳能“质量门”事件也是相当的严重。北京鉴衡认证中心此前曾对472个电站进行检测,发现电站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为电站系统角度和电站设备角度两方面,包括缺陷水准较高,串并联损失严重,差异化品质问题等。而一位业内人士则称有些电站相邻的两块电池板都存在背板材料使用不同的情况,电站使用的产品和被检测产品不能实现“一致性”。虽然笔者本来就对中国各行业的质量问题不敢苟同,但是因为光伏行业的井喷而造成赶鸭子上架,爆发一系列的电站质量问题的时候,还真是傻了眼。好在9月份将会出台相关的政策来把关电站质量,否则各种事件一爆出来,光伏行业要求得注资,或是一件难事。
另外,尽管中国的风能市场规模全球第一,但风能在2012年的发电总量中仅占2%,烧煤的火力发电依然占据发电总量的75%,低碳发电占比仍为冰山一角。而据说中央将把给碳排放量设置上限的条款写入2016年的新五年计划中,这就意味着碳交易市场将引来发展黄金期。
“低碳阴谋论”曾经风行的中国居然也走给碳排放量设置上限的道路,这可以认为是全球低碳经济史上具有分水岭意义的重大事件。从目前情况看来,或许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见顶的日子将会提前来临。而美国之所以不签署京都协议就是怕给低碳绑住了手脚,让中国提前超越自己。如今中国出手要给碳排放量设置上限,美国是没有借口可以犹豫的,严重滞后的全球碳交易体系或将因此迎来高速发展期。
如果一切成实,那么雾霾肆虐中国的日子,就真的要开始倒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