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全面评估形势,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不仅要对对方的出招予以还击,还要设法主动出击,“让战火在敌人的土地上燃烧”。中国政府会让美国和欧盟的贸易政策制定者知道,他们向中国开了一枪,就会遭到十枪甚至百枪的回击。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真正对中国这个贸易对手给与足够的尊重,才会真正严肃地考虑与中国成为贸易伙伴,而不是贸易对手。
如何消除多晶硅限制进口给中国光伏企业带来的负面效应
多晶硅是光伏电池的主要原料,在组件成本中占到了25%的份额。考虑到国外多晶硅的厂家成本比国内多晶硅的成本低,因此,这次“暂停”多晶硅进口势必带来多晶硅的价格上涨。作为光伏产业链的最上游,多晶硅价格的上涨也就会带来光伏组件价格的上涨。
考虑到国内光伏发电价格已经定死,所以,就会压缩硅片、电池片和组件厂家的利润空间,或者导致光伏电站的投资回收期变长。因此,暂停或禁止多晶硅进口,会给国内光伏产业的下游厂家带来一些负面因素。
首先,要奋斗就会有牺牲。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迟早要面对欧美国家的这些打压手段。中国企业要想保住这个地位,首先要有“壮士断腕”的气概,敢于牺牲,即便短期成本上升,也要坚决支持中国政府的这种“保护主权”的反制措施,要知道,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国土是这样,驻军是这样,贸易主权也同样是这样。
同时,随着中国光伏企业要注重不断改进自己的光伏制造链,尽快消化多晶硅价格上升带来的成本增加。相信中国的光伏产业有能力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制造经验消化这个成本上升,而且使中国的产品更具竞争力。
第三,现在在光伏产业链中,多晶硅是唯一的一个国内厂家的成本高于国外厂家的环节。因此,中国光伏产业应当尽快考虑降低自己的多晶硅的制造成本,一方面,现有的西门子法多晶硅厂家要设法降低自己成本,趁此机会,将停产的生产线尽可能多地开动起来。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对于冶金法多晶硅等新兴的低成本太阳能多晶硅的制备技术,要加快产业化、规模化的步伐,尽快形成自己的有竞争优势的多晶硅产业,才会不惧国外的各种不正当的贸易手段的打压,保证中国光伏产业的正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