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能电力设备发展方向

2014-08-21 16:28:52 太阳能发电网
中国能源消费、供给、技术和体制革命的大幕即将拉开,这将是一场无比庞大的能源系统改造工程。我国众多电力设备企业,既要面临转型升级的严峻考验,也要把握前所未有的无限商机。那么如何实现从“跟跑者”向“并行者”再到“领跑者”跨越,电力设备企业做了积极的努力。 8月16日,由清华

 

  余贻鑫:新能源发电期望储能
  需要寿命长、价格低、可靠性和效率高的大功率化学电池
  随着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智能电网产业的迅速崛起,储能技术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大规模储能技术被认为是支撑可再生能源普及的战略性技术。
  余贻鑫表示,储能是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间歇性,不确定性和多变性的期望所在,电网的安全性要求可再生能源发电时时刻刻保持供需平衡。
  我国风电、光伏资源丰富,一旦储能规模化推广,前景广阔。
  在风电方面,我国计划建设10个1亿千瓦级风电基地分别位于甘肃酒泉、新疆哈密、河北、吉林、蒙东等地。
  到2015年末连接到大电网的风力发电的累积容量将达到1.5亿千瓦。到2050年,风电将供全国电力需求的17%。
  光伏方面,中国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全国到达地面的水平面年平均总辐射量相当于1.7万亿吨标煤。平均转换效率为10%时,全国太阳能辐射量每年可提供1.4×1015千瓦时的电力。中国只需利用0.357%的土地就可生产5×1012千瓦时电力。
  我国大规模的风电、光伏发电离不开储能调节,由其带来的储能效益无法预估。从全球范围看,IMS研究公司于2013年4月30日发布:“预计全球光储能市场,将从2012年的小于2亿美元迅速增长2017年到190亿美元。” 目前电网对储能的需要(储能的应用)是多方面的,包括电能质量、电压支持、旋转储备、对频繁变化的负荷进行负荷跟踪、减轻配电阻塞、为可再生能源提供服务、平移负荷需求、用户的用能管理等。每种应用的充放电特性不同,但是缺乏适合于多种充放电特性(具有多功能性)的储能装置。
  据余贻鑫介绍,目前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大容量储能技术是全钒液流储能电池 (VRB)--与市场上的铅酸电池、镍氢电池比,功率大、寿命长达15年、价格低、可靠性高、支持频繁大电流充放电、操作和维修费用少、绿色无污染。它是与风电、光伏电组合成离网或微网发电系统最佳选择,也可用于削峰填谷。
  磷酸铁锂电池(寿命20年以上)和钠硫电池也是主流的电网解决方案,可用于调峰和负荷平衡。
  在太阳能行业锂离子电池和整体存储阵列的价格下降,住宅系统(离网)将获得最大的应用,将增至2018年的38.2万千瓦。与此同时,轻型商用部门增至22万千瓦,而重型商用/工业7.33万千瓦。但并网型的太阳能设施将拥有市场的主体。
  美国前能源部部长朱棣文(StevenChu)也曾表示,储能技术与太阳能技术相结合,在配电和发电领域的影响或可与当年互联网所造成的颠覆性冲击相媲美。

  李立浧:柔直输电需电力电子升级
  创新电力电子器件期待优良控制系统
  继世界首个五端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浙江舟山工程投运后,7月21日,位于福建厦门岛的厦门柔性直流输电科技示范工程开始建设。厦门柔性直流工程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真双极接线、电压和容量双双达到国际之最的柔性直流输电工程,工程额定电压±320千伏,额定容量100万千瓦,计划于2015年12月投产。我国在柔性直流输电领域频频绽放光彩,为推动电力电子技术升级作出了重要贡献。
  高压大容量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是未来电力电子技术是的重要发展方向,受到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其涵盖了成套设计、阀及阀控、试验检测、动模仿真、控制保护、电子器件等系列关键技术。
  据李立浧介绍,柔性直流输电是基于可关断器件和电压源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换流器自换向,能够独立调节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可控性和灵活性强,占地省、谐波小、控制灵活,被誉为新一代的直流输电技术。
  采用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具有模块化水平高、输出电压失真小、谐波含量低等突出优点。
  要求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独立控制,具备四象限运行能力。
  相比传统直流输电技术而言,要求全控器件,自换相、调制控制,输出电平数很高,百电平以上。而传统直流输电技术则是半控器件(晶闸管),电网换相,相位角控制,以6脉动为基础,通常为12脉动。
  在电压、容量方面表现为增长快,2015年前后,电压和容量将接近500千伏常规直流输电水平,能够覆盖输电网和配电网应用。



作者: 来源:中电新闻网 责任编辑:gaot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