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市场扩容之于上游光伏制造业是“双刃剑”

2014-08-25 09:48:55 太阳能发电网
国内分布式光伏发电和集中并网光伏发电领域双双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对国内光伏制造产业来说是“福音”。从硅材料、电池板到组件的全产业链产品价格出现了恢复性上涨,制造企业经营状况也有所好转,过度依赖欧美市场的状况正逐步改变。然而,业内人士认为,国内应用市场的爆发式扩容,对上游的光伏制
 
  警惕落后产能死灰复燃
  随着光伏制造行业“回暖”,一些地方的光伏制造落后产能出现了死灰复燃的苗头,部分“停产而不破产”落后产能企业也开始恢复生产。如在多晶硅领域,国内43家投产企业在2013年时仅9家维持生产,但停产的30多家企业并未破产,今年以来这些企业基本上都恢复生产。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国内多晶硅产能已超过20万吨/年,但当年多晶硅的市场需求只有15万吨左右,产能严重过剩。
  与产能过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多晶硅优势产能不足,约60%份额的多晶硅市场被海外产品占据。
  记者采访发现,当前,在光伏制造领域,市场回暖和价格回升刺激企业产能扩充的步伐,并出现一些能耗居高不下的多晶硅落后产能向西部地区低电价省份转移的倾向。而且这种转移的理由似乎很充分,那就是集中并网光伏电站的应用市场潜力在西部地区。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硅业分会会长赵家生认为,当前光伏制造产业市场供需平衡比较脆弱,不能因为出现“回暖”就过于乐观,如果盲目扩张竞相扩产和重复建设,加之国外多晶硅的大量涌入,很可能再度出现产能过剩。
  “多晶硅向电力富集地区布局符合我国产业调整的大方向,但经济管理部门应以单位能耗为标准,防止地方政府以低电价养落后产能。”中国光伏产业联盟专家王世江说。
  扶优除劣营造良性产业发展环境
  针对国内光伏制造行业面临的发展形势,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有关部门应破除一些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与部分企业的非市场化经营,坚决淘汰多晶硅落后产能。另一方面,对多晶硅优势产能,则应完善相关政策,营造公正的发展环境。
  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勃华认为,作为光伏、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材料,多晶硅支撑着电子信息、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高技术产业,是高技术、人才聚集、资本密集的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因此在观念上,有关部门首先要转变对多晶硅“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型产品)的偏见。长期以来,多晶硅被认为是高耗能行业,屡屡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限制,但事实上,这种状况在我国的多晶硅优势企业中,已得到彻底改观。
  “目前国内以保利协鑫为代表的几家多晶硅龙头企业,无论是规模效应,还是技术水平都不低于国际同行业中优秀企业的水平。”王勃华说,以公认的单位产出能耗比来衡量,国内多晶硅优势产能的能耗已经远小于电解铝、水泥等高耗能行业的单位价值能耗。
  基于国内多晶硅行业电价偏高的现实,业内人士建议给予多晶硅企业直购电、自备电站等政策,为具有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的多晶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创造平等条件。同时,应对光伏制造行业进一步加大科技资金投入,通过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装备水平,促进光伏产品多元发展。
  此外,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光伏制造行业管理,通过鼓励兼并重组和技术改造升级对国内多晶硅行业的落后产能予以坚决淘汰,营造行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作者:徐旭忠 骆晓飞 叶超 郭强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wutongyuf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