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不是媒体第一次宣称中国的光伏产业正在历经“寒冬”了。美国商务部不久前公布反倾销调查初裁结果,认定从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所进口的晶体硅光伏产品存在倾销行为,将向相关产品生产商和出口商征收保证金,我国多家A股市场上市企业“中枪”。 中国商务
即使是专利实力较强的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在其提交的375件中国专利申请中,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就达到了229件,占比超过60%。
谋对策:依靠知识产权 在采访中,记者从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有关负责人处证实,就在光伏产业为应对此次美国的反倾销调查而忙碌的时候,在地球的另一端,包括德国太阳世界在内的欧盟光伏生产商也正在准备申请材料,拟对中国光伏产品提起反规避调查申请。应对“双反”,已经成为了摆在中国光伏产业面前一道不得不跨越的沟坎。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研究员孙娜表示,“双反”调查可以作为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的一面镜子,反映出我国光伏产业出口货量抢市场,想要薄利多销的理念。这种出口模式盈利效果有限,又容易遭遇贸易摩擦。作为技术密集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代表,光伏企业必须实现无形资产的增值,也就是建立品牌、积累专利,才能使企业完成从“以价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过渡。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光伏产业核心技术领域涉及把辐射能转换为电能,通过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用于制造、处理半导体器件的方法或设备等方面。目前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垄断了全球多晶硅料的供应,中国企业从国外购买硅料后,在国内加工成硅片、太阳能电池,最后组件封装后再出口。这种“两头在外”的模式使国内光伏企业承担了产业链中高污染、高耗能的环节,抗风险能力弱、生产成本高。
在对目前光伏产业的专利布局进行深入分析后,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我国的光伏产业应加强晶硅提纯等核心专利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注重冶金制硅工艺的原始创新和专利申请工作,同时防范薄膜光伏电池、染料敏化电池技术的知识产权风险,在上述技术领域积极布局外围专利,最终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优势。
李顺德认为,纵使运用法律手段规避了“双反”调查的影响,依靠价格战的传统出口模式也只能使光伏产品抢占了市场份额,却不能获得更多利润。因此光伏产业应不断创新,拥有更多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进一步树立“中国智造”的高端形象,以此赢得一个可以创造品牌价值乃至长期创造收益的市场。
作者: 来源:知识产权报
责任编辑: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