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炜:李河君总惹谁了?

2014-09-01 09:58:24 太阳能发电网
不久前,笔者在微博上转发了一句摘自《起底中国新首富李河君:草根逆袭 豪赌光伏》文中的话:“不过李河君不以为意。他为汉能设定了终极目标:产能10G瓦;短期目标则是2012年实现3G瓦,‘灭了英利’‘成为中国最大薄膜制造商’。”不想引来质疑声一片,有质疑其资金运筹的:“就是一
 
  也曾有不少人问及如何看待李河君,笔者的回答是“两个有待观察”——商业模式有待观察、铜铟镓硒薄膜技术路线有待观察。
所以说商业模式有待观察,是指汉能先后两大商业模式:一个是前几年汉能以建设光伏基地为目标,采用汉能、银行、地方政府“三三制”出资在许多地方跑马圈地的商业模式。这一模式成功与否还在观察之中,但是这一模式的代表——汉能九大生产基地,如今好像完全落实的并不多,对此李河君将责任归结为“但有些地方政府却无法兑现承诺”;一个是汉能与Firstsolar的以“持续并购发展技术和大规模建设电站发展市场”极为相似的商业模式,笔者简单以为这一模式对汉能是可行的,也是别人不易复制的。关键的是,这一成功的模式能否在汉能成功复制,才是值得观察和期待的。

  所以说铜铟镓硒技术路线有待观察,是因为对于不懂技术的笔者来说,只好用市场份额来判断一种技术路线的优劣。现实是,在薄膜技术不同路线之争中,坚持碲化铬的Firstsolar市场份额最大;在薄膜技术与晶硅技术的市场之争中,薄膜的市场份额是萎缩的,晶硅已然占据了九分天下,并且市场份额还在不断扩大。如果一定要谈技术领先性,李河君说铜铟镓硒是第三代光伏技术,却有专家不认可这一点,还有专家告诉笔者有机光伏的钙钛矿才是第三代。

  李河君喜欢当老大并且敢于表达出来,许多企业家也想当老大却不敢表达出来,其实,一国经济之腾飞需要龙头企业和伟大企业家,中国光伏强大国际竞争力之维系更需要龙头企业和伟大企业家。伴随原来尚德的倒下,媒体近来又在神聊谁是光伏产业的新盟主,比如《高纪凡:光伏行业新舵主?》,比如《瞿晓华:没做过老大的光伏稳健派》。这一现象的背后,既是编写产业故事的逻辑需要,也是产业发展阶段的客观存在。2004年至2011年的全球光伏产业高速发展,奠定了中国光伏产业领先国际地位的同时也奠定了中国光伏企业的领先国际地位和排序,施正荣则成为那一时期的光伏杰出代表人物。今天的光伏产业,伴随市场格局的变化和金融资本构造新商业模式的出现,即使原来的无锡尚德仍旧存在、施正荣仍旧领军,中国光伏企业重新排序、企业领袖再造也是必然。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加工业已经从草莽走向成熟,从野蛮生长转向更加追求商业信誉,笔者以为,要成为领袖企业家,企业的规模和业绩先于他人十分重要,企业家的商业信用高于他人也十分重要。纵观中国光伏十几年发展史,号令天下的人武功固然重要,德行天下也十分重要,笔者甚至以为过去尚德恰恰败于后者的功力不足。在当前重新构造光伏企业格局和排序的关键时刻,汉能的长处是有来自水电的丰厚现金流,短处是作为后来者尚未形成成功的商业模式。特别是作为后来者、新能源商会会长单位,如何获得业内的更多共鸣,已经不仅事关汉能的企业偏好,而且事关一种社会的责任,所以对于业内的质疑,应当引起李河君更多的重视。

 “钢铁侠”马斯克无疑是当今美国乃至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家之一,从12岁卖出自己编写的游戏代码,到现在实现SpaceX太空火箭的商业运作,马斯克狂言很多,狂想更多,但正是因为他不断把“狂言”变为现实,反而赢得人们更多的尊重和信任,以至于当他提出要实现变8小时行车时间为为30分钟的胶囊火车这一不可思议的事情时,人们不是质疑,而是期盼。

  对于笔者的“有待观察”,希望李河君持有一种“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态度,因为在科学和事业成功的路上,自信一定比不自信重要;对于业内的质疑,如同过去金安桥电站的成功是对过去质疑最好的回答一样,李河君把今天所说的话变为令人信服的现实就是对今天一切质疑最好的回答。

(补充说明:笔者清楚地知道本文开始引用的“2012年实现3G瓦”或是原作者,或是印刷的笔误。相信读者会更加关注于一种思考,而淡化一些小小的遗憾。)



作者:红炜 来源:新浪博客 责任编辑:wutongyuf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