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另辟“嘉兴”蹊径

2014-09-05 11:40:00 太阳能发电网
嘉兴是一个拿真金白银往屋顶上铺的城市。  在嘉兴光伏产业园区,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补贴高达2.8元/千瓦时,几乎是国家补贴标准的7倍。同时,嘉兴市政府还成立了10亿元光伏产业发展基金,为光伏分布式项目提供担保支撑、抵押。  嘉兴是被GDP冲昏了头脑,还是另有企图?位处江浙
  统分管理
  除资金外,制约着分布式光伏发展的另一个瓶颈就是屋顶资源。没有屋顶,分布式光伏就成了无本之木,不要说盈利,就连安装都成为问题。
  在原有的工业园区内,各企业的屋顶分属于不同的产权人。会由于产权人的变化或企业的搬迁,对屋顶资源的归属产生纠纷。这为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建设埋下了极大隐患。
  为此,光伏高新产业园区管委会下设实体公司,对园区屋顶进行统一管理。集中力量排摸园区内的屋顶资源,并提前与屋顶企业签订安装光伏电站协议,对厂房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以上的、年综合能力超过3000吨煤的新入驻企业率先提出同步建设光伏电站的要求,达到充分开发屋顶资源的目的。
  同时,由嘉兴光伏园区作为独立第三方见证人,统一与园区屋顶业主和投资方签订协议,制定规划,统一屋顶租赁、合同能源管理政策标准。根据投资方的实力合理分配屋顶资源,园区管委会整体掌握、统筹安排屋顶资源,平衡分布式电站建设资源的分配。
  嘉兴市政府并没有以政府强权的形式改变园区屋顶的所属权,也没有成为屋顶资源的垄断经营者,而是将公共管理模式下的资源统一规划,与基于合同能源管理的商业化运作结合起来。
  在尊重业主产权的基础上,统一管理,利益共享。这一模式,不仅打消了投资商与屋顶业主在建设项目过程中的顾虑,为项目的加快建设创造了条件,也大大提高了屋顶业主的积极性,同时解决了部分因企业破产弃电、周末用电产生的矛盾和问题,最大限度地免除了分布式光伏项目投资企业的后顾之忧。
  沈福鑫表示,如果说在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资本运行层面,嘉兴市体现了浙江商业文化的灵活,那么在屋顶管理方面则体现出苏南模式集体化经营的特点。
  这种集中规划、独立经营、第三方监管的模式,使得分布式光伏发电既能体现出其灵活多样的特点,又能够适当地进行集中生产和管理。
  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在园区,在路灯、户外棚体、居民屋顶的分布式光伏建设中也能够做到集中连片的集中建设,从而大大降低了对于配套设施、费用核算以及电网建设的成本。
  目前,嘉兴市已经规划了12个3000-6000千瓦装机的集中连片区。待项目竣工后,项目建设单位也可以集中向管委会、当地发改委、住建局、电力公司等部门提出综合验收申请。
  目前嘉兴屋顶管理模式在浙江全省推广以取得明显效果。截至今年6月底,浙江省已备案分布式项目138万千瓦,开工67.3万千瓦,已并网14.5万千瓦。
  今年上半年,嘉兴规模以上光伏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4.59亿元,同比增长31.1%;利润3.2亿元,同比增长9.3倍。
  “嘉兴经验”无疑给各方提供了分布式可实施的经验,而其政府的投资管理和公共管理模式更值得引起深思。

作者: 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责任编辑:gaot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