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产业协会日前发布今年上半年光伏产业宏观数据分析。今年上半年,电池、组件总产能超过40GW,组件产量约为15.5GW,电池片产量达到14GW,硅片产量达到18GW,多晶硅产量达到6.6万吨。 产能利用率处于合理水平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产量最大的十五家组件企业总产能达到24.9GW,约占总产能的78.5%
出口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从出口区域看,出口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日本成为我国第一大出口国,美国为第二大出口国,欧洲出口排第三,值得关注的是,出口香港、新加坡、菲律宾和台湾地区的量开始增多,总计达到1328MW,这些出口量多为转口贸易。从出口价格也可以看出来,出口至这几个地方的组件价格较低,平均价格在3.6-3.8元/瓦之间,明显低于直接出口至欧洲、日本和美国等地(价格在4元/瓦左右)。
出口仍保持在高位。从协会统计的51家企业数据看,组件出口量约为7.6GW,占总产量的59.8%,其中产能大于500MW的企业出口量达到6.5GW,出口比率达到67.8%,约占总出口食的85.5%,出口区域主要集中于日本、美国和欧洲,其中出口欧洲价格相对较高,平均在0.75美元/瓦左右,出口美国价格约为0.65美元/瓦,出口日本均价相对较低,约为0.62美元/瓦,主要是由于出口产品为给日本企业代工,出口价格相对较低,剔除这部分产品,我国对日出口均价也在0.65美元/瓦左右。电池片出口量约为1.270W,占总产量的11.3%,出口区域主要集中于加拿大、韩国和中国台湾等地区。
光伏市场发展应合理规划 从营收看,企业盈利能力仍不乐观。如果考虑到其他中小型企业,亏损额度会更高,特别是部分盈利企业的利润是由公司其他业务贡献,事实上共光伏业务应仍为亏损。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扭亏企业仅超过半数企业,仍有很多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此外,企业盈利能力仍然较弱,多数企业盈利企业仍处于亏损边缘,特别是在目前产品价格开始往下走的情况下,后续发展情况不容乐观。融资难问题产品仍在困扰着企业,银行在光伏制造领域的投资仍较为谨慎,保持着以往的紧缩状态,中小企业银行融资难度仍然较高。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认为,光伏市场政策调整易给产业造成较大波动,且光伏产业牵涉的部门较多,使政策存在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另外,地方政府的经济利益和行政利益高度一致,导致其补贴政策往往具有明显地方保护色彩,不利于行业公平竞争和兼并整合。协会建议,由于光伏应用所需的土地、屋顶等均属于稀缺资源,增量有限,而光伏电站寿命20年以上,流动性较差,光伏市场发展应合理规划,避免由于市场快速扩大造成市场后劲不足。此外,协会认为出口市场面临不确定性较大,欧洲市场已萎缩且有限价制约,日本市场后劲不足,随时可能刹车,美国市场"双反"限制明显而新兴市场又未能快速崛起。
作者:傅玥雯 来源:能源网-中国能源报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