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光伏“十五条”终于落地,这份《国家能源局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进一步完善了分布式项目备案、并网、电费结算、收益兜底、融资和监管等诸多问题。国内光伏行业发展再迎利好。 光伏市场回暖态势明显 此后不久,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
产品质量不容乐观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表示,国内的光伏产品一定要重视产品质量管理,尤其是面向国内市场的产品。此前几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的光伏产品受到欧美双反因素影响,出口急剧下滑,由95%的出口迅速降低到70%以下,给整个行业带来了危机。扩大国内市场消费,成为解决行业弊端的重要办法。据了解,目前,国内的光伏应用市场已经迅速攀升到30%以上,潜力巨大。
在梁志鹏看来,虽然我国的光伏产品在国际市场经受过检验,质量有一定的保证。“但是我们也担心卖给国外的时候还不错,万一到国内大家把质量给搞下来了,那可能就有问题了。”他强调,国内的企业一定要重视质量。
自2013年以来,国家对光伏产业的支持力度空前大,“国家下这么大决心,在其它行业是很少见的。因此企业的技术进步要做上去,我们是一个光伏制造和市场第一的国家,在技术上不应该成为二流。”
光伏产品质量问题目前也引起了业内的高度重视。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在2014年中国光伏高峰论坛上公布一个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光伏产品质量并不容乐观。
现场检测的11个大型地面光伏电站,运行一年期组件当中,考虑一些不确定因素之后,51%的组件衰减在5%到10%之间,其中大约30%的组件功率衰减超过10%,8%的衰减超过了20%。
“质量问题非常严重,我过去说过一句话,如果面对美国的‘双反’,欧盟的‘双反’,行业组织、业内专家、政府机关、政府领导人都可以为光伏产业说话,理直气壮为我们的行业辩解,为行业去做工作,然而一旦我们的产品质量出了问题,就没人替你说话。”王勃华说。
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品出口国、制造国和市场,中国的光伏产品目前在国际市场上并没有取得与市场规模相称的一流地位。而日本、美国等国的光伏制造水平却有值得借鉴之处。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太阳能中心主任、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所长喜文华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我国要想从光伏制造大国向强国转变,必须保证产品质量,“质量不行永远占领不了市场”。
据他介绍,日本的光伏产品质量之高给了他很深的印象。1983年,日本一家公司,在兰州建立了我国当时最大的光伏电站,现在看来也就10千瓦,31年过去了,那个电站目前还在顺利运行。“上面的接线,光电板背面所有螺丝都完好无损,我们最近研究效率曲线下降情况,包括蓄电池,用了这么多年效果还很好,这值得国内企业学习。”
作者:孙喜保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北京)
责任编辑: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