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制造的产能过剩非常严重,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国内光伏应用的政策,但整体供过于求局面未有太大改善。”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川告诉记者。 近几年全球太阳能市场跌宕起伏,依赖国际市场的中国太阳能光伏组件厂商吃尽苦头,也成为新兴产业
“上游制造的产能过剩非常严重,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国内光伏应用的政策,但整体供过于求局面未有太大改善。”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川告诉记者。
近几年全球太阳能市场跌宕起伏,依赖国际市场的中国太阳能光伏组件厂商吃尽苦头,也成为新兴产业过剩产能的主要来源。正泰太阳能公司另辟蹊径,将战略重点逐渐调至产业链下游光伏电站的开发与运营,在美国、意大利、罗马尼亚、印度都投资了光伏电站。截至2013年年底,正泰太阳能在中国境内已经并网运行的电站达到了800兆瓦左右,在国外电站则达到了200兆瓦左右。“不仅直接获得国外政府的新能源补贴,也有效化解了目前国内过剩的行业产能。”陆川说。
“国内行业竞争激烈,我们国内毛利率只有10%,实际利润更薄,但是国外毛利率可以达到20%。”对于中国重汽集团来说,“走出去”不仅是化解产能过剩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企业利润的重要方式。集团副总经理刘伟介绍,经过10年国际化,中国重汽集团已是国内卡车出口第一位,近两年“走出去”产能大约占全部15%左右。
“走出去”也部分化解了国内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浙江省商务厅统计显示,浙江主导的越南、泰国、俄罗斯3家境外经贸合作园区,相当于杭州市2013年一年1.3倍的新增国有面积使用指标。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表示,一方面,中国经济正处在主动调整结构的换挡期,本轮产能过剩很难依靠持续高增长化解。另一方面,从全球看,由于不同国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阶段差别巨大,某些行业的产能在一国可能显著过剩,但从某一国际区域来看并不过剩。
“中国的企业在这轮产能过剩危机中,如果能够被推一把、扶一把,很有可能诞生有世界影响力的跨国集团。”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詹纯新说,日本、韩国等国家在上世纪80、90年代同样面临过剩危机,但是他们通过“走出去”进行产业重置和升级,成功产生了有世界影响力的跨国集团。
作者: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