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不久,国土资源部刚刚颁布《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将于9月1日起全面实施。同时,近期国土部还将出台具体的节约集约用地指导意见,目前已形成初步方案。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胡存智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专访时表示:当前,各地生动的节约用地案例很多。“比如浙江省的一个工业园,在工厂
记者:近年来,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体系已经形成基本框架,但从实践效果来看,政策体系还有待进一步的细化和完善。下一步,在细化政策体系方面,国土资源部有哪些新的思路?
胡存智:深入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总体思路,概括地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坚持四个原则。一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原则,节约集约用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和重要内容;二是优化布局的原则,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划定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三是提高效率的原则,在土地粗放利用的情况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当前的重点,也是我们的着力点、发力点;四是保护耕地的原则,耕地是养活中国人的基本,我们必须保住。
第二,在节约集约用地中要实施三大战略。一是要实行总量控制和减量化。只有对用地的总量和规模实施控制,并且逐步减量化,才能节约集约用地。如果资源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全社会也许就不会有节约集约的动力和需求;二要实施优化布局和进行格局调整的战略。只有优化布局,才能承载更多的经济社会活动,才能实现社会经济活动的良性循环、良性运转;三要实施国土综合整治的战略。经过多年的建设,土地利用上已经不是一张白纸,我们必须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优化、深化和重整。要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等等,推动城市更新,依法盘活农村的低效利用土地和闲置建设用地,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提高国土的综合承载能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第三,要构建四个机制。推动节约集约,要健全规模导向的机制;要完善市场配置的机制,通过市场机制来促进节约集约,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配置和利益调整,促使产生节约集约的内生的自发动力;要强化激励和约束的机制,不仅要约束和控制,更重要的是要激励。要鼓励全社会节约集约用地,广泛推动使用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形成全社会节约集约用地的行动和风气;还要完善评价考核机制的制定和实施,及时把节约集约用地情况向社会发布,发挥社会舆论导向作用,我们管理措施也要依据这些评价结果和指标来进行。
七举措保障目标落实
记者:具体到政策实施过程中,下一步国土资源部要采取哪些举措保障节约集约用地目标的实现?
胡存智:深化推进节约集约利用,我想应该有七个方面的举措,也是下一步我们要采取的。
第一,就是要管控规模。按照控制总量、减少增量、盘活存量、保持流量、提高质量的总体要求来推动。这也是江苏、上海提出来并且已经开始付诸实践的。通过控制建设用地的规模,逐年减少新增建设用地;大力促进存量建设用地的盘活利用;按照新旧建设用地增减相抵,保证足够的流量,来承载当前的社会经济活动;通过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到2020年,努力逐步实现全国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逐年减少。
我们要采取的措施,比如,在严控建设用地总量方面,对于低效用地的扩张要阻止,要重点控制东部,特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这些在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已经确定为优化开发区域的建设用地规模,促进建设用地以盘活存量为主。
作者: 来源:观点地产网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