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上午10时,位于太平桥大街的北京环境交易所大厅内,足有一面墙大小的显示屏上实时显示出顺义区碳汇造林一期项目的挂牌交易情况。作为本市第一个碳排放权交易抵消项目,它的正式启动意味着重点排放单位有了更多碳交易履约的方式。 这一项目可挂牌交易的政策基础,是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北
重点排放单位用于抵消的经审定的碳减排量不高于其当年核发碳排放配额量的5%。京外项目产生的核证自愿减排量不得超过其当年核发配额量的2.5%。优先使用河北省、天津市等与北京市签署应对气候变化、生态建设、大气污染治理等相关合作协议地区的核证自愿减排量。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本市还将在节能改造、造林碳汇等方面推进碳排放权抵消,一般排放单位进行节能改造所产生的碳减排量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也可在环交所交易。本市将积极争取成为全国的碳交易中心。
碳排放交易累计成交额突破亿元 自2013年11月28日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开市交易以来,截至2014年9月22日,北京市碳市场共成交676笔,累计成交量约204.8万吨,累计成交额突破亿元。其中,线上公开交易共成交650笔,成交量97.6万吨,成交额5875.7万元,成交均价60.23元/吨;协议转让共成交26笔,成交量107.2万吨,成交额4254.4万元。在市场配额总量较少的情况下,市场累计成交量和成交额位居7个试点前列。北京市碳交易价格从开市初的50元/吨逐步波动式上涨,最高时达到80元/吨。价格波动始终处于合理区间,客观反映了市场供求关系总体稳定,供需基本平衡。
另外,北京市建成了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填报系统、注册登记系统和电子交易平台系统。碳排放数据报送、第三方核查、排放配额核定与发放、配额交易和清算(履约)等五个环节的碳交易流程实现了一个履约期的闭环运行。根据排放单位上报的2009年-2012年碳排放报告,经第三方核查后,415家企业(单位)纳入2013年度重点排放单位,需履行强制减排责任,重点排放单位主动履约率达到97.1%。对未按规定履约的12家单位开展了碳交易执法。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首个履约期的实践表明,本市已初步建成了履约主体明确、规则清晰、监管到位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作者:杨汛 来源: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