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可有可无?未履约面临处罚

2014-10-17 14:40:17 太阳能发电网
  自去年11月28日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以来,第一年度的碳排放权履约工作已经顺利完成,北京市碳市场累计成交金额已突破亿元。北京市415家企业(单位)纳入2013年度重点排放单位,需履行强制减排责任,重点排放单位主动履约率达到97.1%;北京对未按规定履约的12家单位开展了碳交易执法。对这12家未履约企业
  自去年11月28日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市以来,第一年度的碳排放权履约工作已经顺利完成,北京市碳市场累计成交金额已突破亿元。北京市415家企业(单位)纳入2013年度重点排放单位,需履行强制减排责任,重点排放单位主动履约率达到97.1%;北京对未按规定履约的12家单位开展了碳交易执法。对这12家未履约企业,“根据《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参照执行标准(试行)》的规定,未履约企业将面临市场均价3~5倍的罚款,目前罚单已开。”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洪继元介绍说。
  记者从北京市环境交易所了解到,起初,很大一部分企业持观望态度。“在履约期将至、惩罚措施公布之后,不少试点出现了突击购碳的现象,导致碳价上涨,损害企业利益,更有企业因没有购买足够的碳排放权而将面临高额罚款。”北京环境交易所常务副总裁王辉君表示。
  全国性碳交易市场的建立指日可待,面对扑面而来的碳交易浪潮,突击履约不是长久之计,企业到底该如何应对?
  未履约都有啥原因?
  企业对碳交易仍存疑虑,需要加强与履约单位沟通,并进行相关技能培训
  洪继元表示,北京方面未能履约的企业原因各不相同。一种情况是企业虽然有人员参加培训,但人员流动比较大,参加培训的人员总是在换,没有将信息及时向上传达,造成企业高层负责人并不了解情况,因此未能完成履约。另一种情况是,企业领导重视不够、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觉得排放看不见、摸不着,没法实际测算。
  北京的总部经济、央企、跨国公司以及公共机构比较多,履约期间有大量的细致工作要做,沟通协调难度也较大。有些单位最初认为自己没有进行生产,就没有排放。为此,相关部门就要出面解释排放是怎样产生、怎样计算的。
  此外,在排放测算方面也有很多挑战。北京纳入碳交易的行业多,同一个行业中不同企业的情况也不同。“例如连锁服务业的旗下店面成倍增长,测算工作量就会很大。还有一些小区物业,今年和去年管理的楼宇可能完全不同,也需要重新核算。”北京市环境交易所碳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解决这些困难,北京市相关部门开展了多次培训,累计培训5000多人(次)。在对企业的培训过程中,或从理论层面讲解为什么要控制排放,或从报送制度、排放核算方法等技术层面进行介绍,让企业了解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对第三方机构应该掌握什么、了解什么等方面进行了培训。
  洪继元说,在加强重点用能单位沟通方面,把大型企业召集在一起进行专门培训。虽然个别企业有些场次没有参加,但是经过几轮培训,企业大都参与了。 


作者:刘潇艺 来源:中国环境报 责任编辑:wutongyuf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