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光伏贸易争端达成和解后,中国与欧盟在电信领域的贸易摩擦也画上了句号。在上周结束的第28届中国—欧盟经贸混委会上,中欧双方就中国无线通信设备反补贴案达成一致,欧盟承诺立即启动撤销该反补贴案的内部程序。专家认为,这一事件对中国通信产业拓展欧洲市场具有里程碑意义,也为正在进行的中欧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开了个好头
中欧合作有望再上台阶 经济体之间出现贸易摩擦应属正常,关键在于妥善处理。自去年以来,中欧双方通过积极对话和磋商成功解决了光伏电池、多晶硅、葡萄酒等产品的贸易摩擦,取得了互利共赢的结果。
中欧贸易近几年增长势头迅猛,双边贸易额从2010年的4797亿美元上升至2013年的5591亿美元,增长了16.5%,未来继续保持增长的潜力仍很大。因此,中欧采取经贸合作而不是对抗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
事实上,中国需要欧洲,欧洲也需要中国,中欧合作未来更上一层楼不仅具有经济意义,更有战略意义。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王义桅认为,当前正在进行的中欧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应是此次争端得以和平解决的大背景,谈判符合中欧双方利益,是当前中欧之间名副其实的“大局”。
“如果中欧能达成双边投资协定,将给未来双方经贸合作吃下定心丸。”在白明看来,投资协定既可以减少双边投资风险,给予政策上的保障,也可以减少贸易纠纷,明确双方的责任。投资协定的签署过程也是一场博弈,需要照顾到双方各自利益。能否达成协议关键在于双方是否存在共赢点,双方共赢的面积越大对协定的达成就更有利。此次贸易争端的解决表明,中欧贸易合作更趋于理性,为投资协议的达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作者: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