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中国互联网端和大众媒体最关注的明星人物只有一个:埃隆·马斯克。
这位40出头的年轻富豪、纯电动汽车特斯拉创始人在中国开始了他的首秀。他接受了央视的对话栏目的采访,与杨元庆、周鸿祎等国内科技大佬进行一场“极客对话”,又密集接受了央视、
多元商业融合模式 充电站与传统加油站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电动车充电需要更多的时间。与5分钟内加好50升油付钱走人不同,汽车充电站至少需要半小时甚至更多。而这半小时甚至数小时之内,你让驾车者们做什么?特斯拉给出的方案非常直观,吃饭,购物,喝咖啡,但这其实只是冰山一角。
今年3月底在柏林召开的电动汽车开放论坛上,传说中保守的德国人却利用自己系统性研究的科研创新优势提出了无数种商业可能:手机购物充电站取货,物流快递寄存充电站,健身锻炼自发电,停车保养免费,约会速配,学术交流,商务会议等等不一而足,甚至有人根据不同的充电时间进行了可开放的商业模式分析—-随着商业模式的开发和充电方式的多样化,也许充电时间未必一定要追求更短,而是更动态灵活更符合人们的生活需求和节奏。
所以当我们看到特斯拉交车仪式上屡屡出现的各路互联网数码英雄的时候就应该可以预见到,迟早有一天,京东的快递员们会摇身一变在充电站帮你把买好的大米鸡蛋搬上车,而特斯拉车主们也会相约好定期参加在充电站举办的1小时联想IT培训课程……所有这些,正是充电站带给人类的冲击之一:多元商业融合模式。
智能城市规划方案 特斯拉充电站与一般充电站最大的不同在于:快,免费,利用新能源,选址在郊区和高速公路沿线。快和免费其实只是宣传的噱头,其实质与当年互联网站使用的超大容量和免费宣传手段一样,都只是为了在初始阶段吸引更多的忠实用户加入。
与选址方面结合在一起看,就暴露其避重就轻的实质。这些大多会修建在郊区和高速公路边的充电站,对一般只在城市中心上下班活动的用户有什么意义?会有人只因为免费就天天开到郊区去充电吗?事实上,一个美国的特斯拉车主就表示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的电量是在充电站完成充电的,而其余都还是依靠家付费里自充。
但反过来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哪修建充电站,地皮价格面积大小,充电车位的数量,时间和流程上的安排,服务的对象和接口标准,收费模式和电源管理,都必须经过宏观规划和技术比较,并依照地域和居民驾驶习惯进行设计。而这些,底部需要具化到个体的各种生活驾驶等大数据分析支持,上层需要法律和工业规范层面的城市职能部门间的专业化管理协调,其中流砥柱则是人们在费用、生活习惯、环保发展之间的取舍平衡,这些加在一起其实就是现代化智慧生态城市的雏形……所有这些,正是充电站带给人类的冲击之二:智能城市规划方案。
重塑互联网生态圈 以特斯拉为旗帜的电动车与其他类汽车或者一般电动车最大的不同实际上是:特斯拉提供的不是一辆车,而是一个解决方案。很多现代商业公司已经悄悄地发觉并完成了这样的转变:从产品提供者(Product Provider)到解决方案提供者(Solution Provider),以最大程度的提高用户体验并吸牢用户黏度。
就电动汽车而言,在去掉了油箱发动机等机械装置之后,就必须使用电子方式来控制各部件,这就意味着车内的电子驾驶系统和车外的互联网服务系统将组合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对用户提供服务及增值服务。德国最大的驾车者俱乐部ADAC在最近一期的车评杂志中也预测,以电动汽车为首引发的整个汽车世界的互联网及物联网化,将是接下来10年人们看到的最波澜壮阔的行业转变。比如方兴未艾的4G通信网络,在处处有WIFI的今天,其未来最大的实用之处就是放进车内,把汽车变成一个大的智能手机以拓展人类的外部互联。
这样无论是车内的操作系统的开发与更新,还是网站设计、社交通讯、购物导航,现在已存的互联网生态圈必将围绕电动汽车进行改变,在人们平均每天都会在汽车上度过超过30分钟的今天,电动汽车将联手4G甚至5G通信系统成为新的互联网入口端而重新分割竞争格局,而充电站也将成为如苹果专卖店一样的演示窗口和服务中心,甚至形成专业的电站管理系统:与所有入网的汽车通讯并监测电量,预估充电可能或预留充电时位,驾驶安全评分系统并与保险结合,刷新汽车软件同步工作文档……所有这些,正是充电站带给人类的冲击之三:重塑互联网生态圈。
作者:廖宇 来源:钛媒体
责任编辑:gao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