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日:格萨尔王棋局 拴住太阳

2014-10-24 15:12:02 太阳能发电网
  达日给人的第一感觉是明亮。它的海拔最低处超过3800米,这样的高海拔,高大的树木难以登临,高原和山谷都被绒毯一样的牧草所覆盖,满眼是蓝天、白云、雪山、绿地的大色块简明搭配,点缀着些许似有若无的小花,明媚醉人。  处于三江源地区的达日县又是湿润的。无数溪流像嘹亮悠长的歌声一样从巴颜喀拉山里流泻出来,每一条都
  能源棋局
  达日县城中心广场叫珠姆广场,关于格萨尔王妃珠姆,藏民中有这样一个传说:如果谁能够绕珠姆洗发的水池一口气跑13圈,谁就能够在水池里寻得珠姆留下的宝物。但在4200多米的高海拔上,这是一个没有人能够彻底完成的艰难任务。
  在能源的寻宝之路上,达日人首先想到的是水。也难怪,“黄河之水天上来”这句诗可证河源地区地势之高,“中华水塔”之称可证三江源区域水量之丰。在地形特点上,达日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县内最高海拔5260米,最低海拔3820米,河流落差超1000米。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有利于夏季孟加拉湾水汽进入和抬升,夏季降水丰沛,昆仑山系的无数雪山,为河流提供了不尽的源流。达日县境内有大小河流70余条,其中主河流5条。水多人少,山陡沟深,其他地区建设水电站最困难的移民问题在这里也不是问题。
  但这样的水利条件,开发水电却并不容易。除了高海拔区域建设和运维的艰难,这里一个难以克服的气候条件是冬季长。在漫长的冰冻期内,冰雪无法置换成河流的流量,越是上游,河流流域越小,也越是缺乏流域内的相互补给,因此这里的水电站发电期较短。目前,达日河上建有装机2×500千瓦的达日水电站,但它的贡献明显受限于季节。
  随着定居和聚居人口的增加,供电稳定的大电网逐渐向牧区延伸,达日县供电面积和用电客户数量持续增加。目前,西北电网逐渐延伸并覆盖了4个乡镇的3个牧业合作社及7座寺院,供电半径最长端达80公里。然而由传统的生产方式所决定,多数牧民仍然是流动和分散的,他们居住在更为偏远的地区,高寒缺氧、山大沟深、雪季漫长,90%的辖区车辆无法到达,牦牛是唯一的运输工具,多数区域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不足1人,在这种地理和气候环境下,电网建设、运维和供电服务有着平原地区难以想像的障碍。
  拴住太阳
  如同格萨尔王的反败为胜,在电网难以到达的区域,水电无法供应的季节,达日县通过把太阳留在光伏硅片里,赢得胜局。这块离太阳更近的土地,大气洁净透明,年总辐射量高,有着良好的太阳能资源,日辐射量达4.1~6.1千瓦时每平方米,年日照时数在2430至2830小时之间,是国内太阳能资源最为优厚的地区之一。近年来,达日县根据这一资源特点,累计完成投资2.02亿元,辖区内10个乡全部建有集中供电的太阳能光伏电站,装机总容量4.04兆瓦。
  不同于内陆地区,达日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夏季降雨较为集中,6至9月虽然日照时间长,但雨水多,云层厚,日照百分率相对较低。再加上纬度较低,虽然11至12月的冬季日照时间相对缩短,日照百分率却达到最高值。因此,全年各月份日照百分率基本持平,太阳能发电量月度差别不大,能够实现一年四季的稳定供应。
  除了各乡均有太阳能光伏电站,全县1000多户牧户多数拥有小型太阳能电站,其中一部分,是能够满足牧民流动性需要的可移动光伏电站。整个电站如同牧民的帐篷,可以在数小时内被拆卸为一个个组件,多数组件重量在25千克以内,人们能够轻松搬运。牧民到达新的放牧地点后,又可以在数个小时内将组件重新组装为光伏电站。传统的生产方式——放牧,得以与现代的生活方式——电气化生活牵手,找到彼此相容纳的交集。

作者:鲁滨松 来源:能源评论 责任编辑:gaot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