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对人的诱惑在于,它总是不动声色地把一些玄机和关节隐藏在草蛇灰线的痕迹中,需要时过境迁之后才能发觉其间隐秘的关联。
18世纪后半叶,煤炭的大规模利用带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石油催生了汽车时代和电气时代,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们一向认为工业革命的核心是技术革命,但深究会发现,前
前两次能源转型,其实也是人类在能源利用上从效率低、清洁度低的“高碳能源”向效率高、清洁度高的“低碳能源”演进的过程。哪一种能源能被人类所选择,也是一种“适者生存”的结果。一种能源要成为主导的能源品种,需要满足几个基本条件:规模供应,技术过关,具有经济性,具备配套的设备设施;在低碳成为潮流的当下,还必须满足一点:具有较少的环境负外部性。
新的能源革命已成为许多人的共识,但人们对其基本内涵则有不同认识。比较常见的一种说法是:新的能源革命将是新的通信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相结合,形成能源互联网,在此过程中,新能源技术、智能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不断突破,与智能电网相结合,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
关于能源互联网这一概念,业界讨论虽多,但对其内涵、形态和发展路径都还缺乏深入研究。我个人比较赞同IEA(国际能源署)的观点:21世纪的世界能源结构将以电为框架,大部分能源都将转化成电再加以使用,电成为能源基础平台和能源系统优化的核心。在所有的能源类型中,电最具有民主性、普适性和普惠性,因而能成为能源转换中的一种重要中介。电的这一特性,为人类第三次能源转型提供了一种极富可能性的路径,即以电为中心,围绕更清洁经济的发电、更安全高效的配置、更便捷可靠的用电展开,将各种用能方式、用能主体、用能区域高度连接在一起,从而呈现一种“能源民主化”的图景。
这一能源民主进程将呈现三个特征:一是去碳化,从高碳能源到低碳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过度依赖,实现能源组合的多样化和低碳化。二是去中心化,从精英能源到大众能源。能源生产呈现中心分散的趋势,能源使用呈现品种多元化、使用方式多样化的趋势。三是去资本化,从资本主导到资源主导。主要依靠大资本、大投入的资本主导型能源发展模式将受到挑战,充分利用分散的资源、即产即用型的资源主导型能源发展模式逐步兴起。
中国对世界第三次能源转型至关重要
在上述过程中,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中国作为能源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能否顺利完成这一次转型,将决定自身的地位和国际格局。
目前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发展方式,高污染、高耗能的能源消费模式,折射的其实是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和落后的工业布局。一个社会的能源结构不发生大的转变,经济社会转型也将缺乏动力和基础。
因此,中国亟需一场深刻的能源转型,建立更加高效、清洁的能源生产和消费体系,否则经济可持续发展难以为继,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宏大梦想也无从谈起。
作者:胡森林 来源:搜狐财经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