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碳市场还是一个单纯的配额市场,CCER作为低成本减排及履约的工具,在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和广东五个试点的首年履约中,并未发挥实质作用。2015年6月,中国7个试点将共同步入履约期,CCER能否借此机会破冰入市,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截至10月27日
碳排放权交易中的控排企业作为终端买家,对碳资产管理的认识以及在CCER市场中的表现对CCER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试点工作的推进,一些控排企业已经开始关注CCER,个别有远见的控排企业开始考虑提前进入CCER市场。
孔晴熙介绍,“目前已有控排企业签订CCER购买合同。”她认为,市场的培育很重要,配额在目前来看还是地方粮票,但CCER从长远来看是全国粮票。在价低的时候买入,可以降低未来的履约成本。
中间商买家为主,价格不透明 中国CCER市场还处于以中间商买家为主,价格不透明的阶段。
CCER市场是一个受政策影响很大的市场,北京太铭基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CEO孔晴熙对记者分析,以履约为目的的控排企业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的终端买家,往往无心也无力与CCER业主共担开发成本和相关的政策风险,因此对CCER还只是看重未来成熟市场中的现货交易。
与控排企业的耐心等待截然不同的是中间商的主动采购。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透露,中间商往往选择在项目开发前期圈定项目,以保证CCER市场开启之时,有现货可交易,抢占市场先机。若待市场成熟时再进入,那么将会错失交易2-3年。
“中间商对国家统一碳市前景的良好预期与CCER项目业主低风险入市的需求是完全契合的。” 龙源碳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王垚对记者分析。
然而,需求的契合只是CCER交易的一个先决条件。价格作为项目业主与中间商博弈的焦点,并非透明。
目前,市场中只有两笔交易价格是公开的:一是龙源碳资产公司在北京市场以16元/吨的价格,卖出一万吨给东北中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二是中广核风电公司在广东市场以20元/吨的价格,卖出一万吨给广东中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
这两笔签约均发生在试点碳排放权交易的开市之初,其价格对整个碳市并不具有指导作用。一位CCER项目业主透露,由于目前主要为场外交易,因此价格有高有低,不同项目类型也会略有差异,但整体CCER价格还达不到这一水平。
作者:李雪玉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