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如何利用市场机制促进技术创新

2014-10-28 09:54:34 太阳能发电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国际经验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政策作用于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创新。本报告介绍了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如何利用市
  增强政策稳定性和透明度,形成可预期的投资回报机制
  创新需要长期投入,并且具有市场风险,必须有明确的、长期稳定的、可预期的政策,企业才舍得花大投入、下大力气进行创新。
  目前,我国的产业政策大都以短期政策为主,经常依靠行政命令和红头文件,支持与限制交替,企业无法也不敢进行长期创新投入。如,各级政府以产业发展规划来推进新兴技术产业发展,以规模为行业准入门槛,以零地价和减免项目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大规模投资。在统一规划和考核指标引导下,各地一哄而上,很快出现产能过剩,接着就是刹车和砍项目。这种行政命令式的调控政策陷入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循环往复,造成企业投资损失。案例1中,美国发展非常规天然气的激励政策持续了20—30年,企业才敢于持续进行技术开发投入;案例2中德国政府对太阳能发电的每一档上网电价固定20年,并明确电价的递减比例,在稳定的投资预期引导下,企业积极有序地建设太阳能电站和进行技术创新。
  因此,创新政策需要建立公开透明、长期稳定的激励机制,形成可预期的投资回报,鼓励投资者进行长期技术创新投入。
  通过定期调整标准,促进产业技术进步
  安全、环境、质量和网络接入等各类标准是推动技术进步的重要措施。我国的标准出台往往滞后于产业发展,而且执法不严,使企业无章可循,甚至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如汽车的“国4排放标准”(国家第四阶段机动车污染排放标准)出台的时间不确定,几次推迟出台。“国4排放标准”颁布实施后,因试行时间较短、符合标准的油品供应不足等,只能在有条件的地区实施。目前,只有少数城市实施“国4排放标准”,加上执法不严,实施效果不尽人意。有些汽车制造企业事先投入大量研发经费开发和改造汽车发动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无法按时进入市场,导致投资难以取得应有的回报。汽车制造企业反映,我国缺乏自己的汽车排放标准战略和技术储备,总是跟在外国标准后面跑,处于被动局面。案例3表明,欧盟各国通过定期提升汽车排放标准,每四年一个台阶,而且标准一旦公布实施,就严格执行,促进汽车企业持续进行技术创新投资,不断降低排放量。
  因此,在外部性和网络性较强的领域,应充分发挥环境、安全、质量和网络等各类标准的作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推动新技术的应用。


作者:吕薇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责任编辑:gaot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