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提交‘双反’调查相关资料时,要把企业最真实的情况展示出来,并和调查机构做好相应的沟通。这样在后续核查的时候,你提交的数据才有匹配性,不会自相矛盾” 在此前举办的“SNEC(2014)第八届国际太阳能产业及光伏工程(上海)展览会论坛”上,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
应对“双反”不能只靠一两个部门 记者:美国近期又对包括英利在内的多家中国光伏企业的产品发起“双反”调查。
樊振华:是,今年1月份提起的。而且是对所有的中国光伏企业,只要在美国有出口,都属于调查对象。
记者:英利此前应对“双反”的经历,会给此次应对来自美国的“双反”调查带来哪些借鉴?英利接下来准备如何应诉?
樊振华:在这次的“双反”调查中,英利不是强制应诉企业,所以我们目前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配合行业协会积极做好行业抗辩。
同时,由于这次“双反”调查的波及面很广,包括台湾的一些(光伏)企业也在调查范围内,所以我们在这次准备过程中,也要和台湾的企业相互配合,保持密切沟通。
我们还和其他几家企业一起,从行业角度探讨涉及的问题,并且向ITC(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交了我们自己的意见书。
记者:英利法务部门在应诉“双反”调查上已经有了自己的风格和经验,对其他企业有什么样的建议吗?
樊振华:首先,从应对角度来说,一个行业或一个企业,在面临“双反”调查时,千万不要慌张。要认识到,随着中国国际贸易交易规模越来越大,贸易摩擦不可避免,这是正常的现象。
一般情况,贸易案件的应诉,大部分是由法律部门牵头来做的。法律部门在面临这些案子的时候,自己内部一定要理出一个比较清晰的程序,结合时间表,排好不同时间点不同的工作安排。
另外,要在内部建立好一个稳固的团队。在应对“双反”的整个过程中,不是单靠一两个部门就能解决问题的。通常情况下,会涉及到销售、采购、运输、能源等各部门。所以,要和其他部门协调好,根据工作安排,一步步往前走。
海外投资关注环保法律 记者:欧美市场的不确定性,让中国光伏企业开始更多地关注更多海外新兴市场。在做海外投资的时候,英利法务部门会通过哪些方面的努力,来最大限度降低公司的风险?
樊振华:国际贸易是非常复杂,讨论风险要看具体的投资项目和所在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国际贸易相关的法律法规等。
首先,要特别关注的问题所在国在投资方面的政策;再有,在境外投资,本地化工作也很重要,要融入本土,要确切地根据相关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做好投资方案的适当调整。
记者:能否举例说明,英利法务部门曾经做过的某一个举措,对于公司风险降低起到的作用。
樊振华:我们主要是考虑投资对当地环境方面的影响。因为各地关于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是不同的,所以在进入新的领域和新的国家进行投资时,我们对环保法规是要做充分的研究的,这样才能给公司管理层和技术团队以指引。
同时,对劳工法律、政策我们也进行了大量研究,避免了在后续投资运营过程中产生纠纷。
作者:张舒 来源:法治周末
责任编辑:gaoting